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二

标题包含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二
短檠短檠吾与汝,天涯到处同甘苦。黄尘涨天白日暮,眵昏书眼犹汝顾。迩来无烛照逃亡,天阴燐火行失路。呜呼二歌兮歌始奋,呼酒为我散孤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短灯下,我与你同在,无论天涯海角,共同经历风雨甘甜。黄沙漫天,太阳即将落山,眼睛因读书而疲劳,却依然关注着你。近来没有蜡烛照亮我们的道路,阴天时磷火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唉,唱起这两首歌让我更加坚定,倒杯酒吧,帮我消散孤独的情绪。
去完善
释义
1. "短檠":古人用来照明的器具,此处是诗人用以指代生活中的困苦和磨难。 2. "天涯":即遥远的地方,此处意指诗人在外漂泊的经历。 3. "黄尘涨天白日暮":形容尘土飞扬的恶劣环境以及日暮时分光线的暗淡。 4. "眵昏书眼":诗人因长期疲劳而眼神模糊。 5. "迩来":近来。 6. "无烛照逃亡":指在黑暗环境中逃亡。 7. "天阴燐火行失路":描写在逃亡过程中失去方向的情景。 8. "二歌":这里是引用杜甫《同谷七歌》中的第二首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动荡的时局中飘泊流离、生活困顿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书籍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无奈。诗人以短檠(油灯)比喻自己,通过与“短檠”之间的互动,表达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不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二》是明朝诗人黎伯元所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末年,当时正值明末农民起义爆发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此背景下,作者黎伯元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神符山乡村。在这里,他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同时也对当时的时代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明朝末年,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此时,明朝政府腐败无能,百姓生活困苦,加上天灾不断,使得农民起义频繁爆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黎伯元作为一名文人,他对社会的现状感到痛心疾首。然而,他却无法改变这个残酷的现实,只能选择在神符山乡村避难,以求得片刻的安宁。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杜甫的《同谷七歌》为蓝本,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乱的不满。他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美好风光,同时也揭示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