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四

标题包含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四
有子有子才俱庸,诗书世泽谁亢宗。大男耻称弓弩手,小男懒学宜归农。扁舟江海合早计,蒿目世路多奸凶。呜呼四歌兮歌四举,鹧鸪啼急千山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才的儿子们资质平庸,沉浸在诗书之中而不去考虑家族的命运。 家中的大儿子不屑于成为一名弓箭手,而小儿子则对学习感到疲倦,更适合从事农业。 驾船到江河湖海中去寻找生活的方法,以尽早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世事艰难,一路上的陷阱和危险众多。 悲痛地唱出这四首歌,歌声充满了感叹。就在这时,鹧鸪鸟在千山之间急促地啼鸣,如同阴雨漫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神符山: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故乡或生活之地。 2. 避寇:指躲避战乱或盗贼。 3. 杜少陵:杜甫,字少陵,唐代著名诗人,此处以他为楷模来写作。 4. 同谷:位于陕西省东南部,这里是杜甫的故居所在地,也是他的《秋兴八首》等名篇的创作地。 5. 才俱庸:意为才能平庸,无法成为杰出的人才。 6. 诗书世泽:世代以诗书为传家宝,意指书香门第。 7. 亢宗:意谓振兴家业,光耀门庭。 8. 大男:大儿子。 9. 弓弩手:士兵,这里指参加战争的人。 10. 小男:小儿子。 11. 扁舟江海合早计:意思是在江湖上寻找生计,及早谋划。 12. 蒿目:忧虑,不安心。 13. 世路:人生道路。 14. 奸凶:坏人,恶人。 15. 呜呼:叹词,表示悲痛、叹息。 16. 歌四举:连续唱四次歌。 17. 鹧鸪:一种鸟,叫声悲切。 18. 千山雨:形容山中的风雨景象。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黎伯元以杜甫的《同谷七歌》为灵感来源,表达了自己在避乱神山乡时的所见所思。诗人通过讲述子女们的才能和命运,以及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展示了战乱时期民众的困苦生活。 首联“有子有子才俱庸,诗书世泽谁亢宗。”诗人提到自己的子女们才华平庸,这或许暗示着他们在战乱中的命运并不乐观。同时,诗人感叹家族世代书香,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些荣耀显得微不足道。 颔联“大男耻称弓弩手,小男懒学宜归农。”这里描述了诗人的大儿子不愿意成为弓弩手,可能是因为觉得这种职业与文人身份不符;而小儿子则因为懒惰不愿学习,适合回乡务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子女的期望和责任。 颈联“扁舟江海合早计,蒿目世路多奸凶。”诗人表示自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早早地计划了远离纷争的生活。然而,他仍然关注着世事的发展,感叹世路上充满了奸邪和险恶。 尾联“呜呼四歌兮歌四举,鹧鸪啼急千山雨。”诗人用哀伤的语气唱出四首歌,每首歌都充满了深深的感慨。最后一句以鹧鸪鸟的叫声和千山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生活的痛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家人、家乡以及对时局的关心和责任。虽然描述的是避乱生活中的无奈和感慨,但诗人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四》是明代诗人黎伯元所作的组诗作品之一。这组诗创作于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4年),正值战乱时期,诗人黎伯元因战乱流寓在神符山,借以抒发自己身逢乱世、远离家乡的无奈之情。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明朝自靖难之役后政局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此外,各地民间起义不断,战争频繁,社会矛盾尖锐。黎伯元身处其中,既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也目睹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本诗以杜甫《同谷七歌》为范本,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国家的忧虑。在这首诗中,黎伯元描绘了自己流亡在外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报国之志。通过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展示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