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七

标题包含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七
男儿生能立功死,不朽济时谁是经纶手。将军何日诛贼奴,肘系金章大如斗。儒生致身苦不早,勋业蹭蹬空白首。呜呼七歌兮歌七阕,天若有情亦呜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男子汉活着要建功立业,流传千古。谁能成为治理国家的人才呢?将军们何时才能消灭敌人,戴着金光闪闪的勋章?读书人希望早早献身事业,可惜岁月蹉跎,头发都白了。唉,我唱了七首歌,每首都充满了感叹。如果上天有情,也会为之动容。
去完善
释义
1. 神符山:在广东省乐昌县。 2. 乡避寇:指躲避战乱。 3. 杜少陵:即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4. 同谷:即甘肃西和同谷县。 5. 金章:古代高级官员的金质印章。 6. 儒生:读书人。 7. 蹭蹬:失意的意思。 8. 白首:指老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奈和悲愤。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忧国忧民的使命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七》是明朝诗人黎伯元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4年),正值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历史时期。当时,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和清军对明朝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导致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困苦。黎伯元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具有爱国情怀的文人,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 在这段时间里,黎伯元的人生际遇颇具戏剧性。他原本出身名门,才学出众,然而在国家危难之际,却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流浪。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亲身经历了战乱带来的痛苦,还目睹了百姓的疾苦。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用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黎伯元以杜甫的《同谷七歌》为蓝本,创作了这首《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七》。诗中,他以亲身经历描绘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