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赵秋晓

标题包含
挽赵秋晓
一榜科名萃此门,当时盛事诧衣冠。 文章尔雅向歆上,标致风流晋汉间。 泪洒铜驼已荆棘,眼看华屋又邱山。 贞元朝士今谁在,些罢招魂泪雨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一榜科名:指同榜登科的举人或进士等功名出身的人。这里可能指与作者同为科举出身的友人。 2. 此门:指赵秋晓所在的某家族或某处居所。 3. 盛事:指当时繁华的景象或重要的事情。 4. 诧衣冠:形容人们衣冠楚楚、容貌出众的样子。 5. 尔雅:意谓高雅,多用于赞美女性的美丽和才情。 6. 向歆上:表示对歆的崇敬之意,歆是西汉时期著名文人刘歆。 7. 标致:指的是风度、风貌。 8. 风流:指魏晋南北朝时的审美风尚,也可指赵秋晓的风度翩翩。 9. 晋汉间:指魏晋时期。 10. 泪洒铜驼:指国家的衰亡和战乱的到来。 11. 华屋:华丽壮观的房屋,指赵家昔日繁荣景象。 12. 邱山:泛指坟墓。 13. 贞元:唐德宗年号,取“纯正元年”之意,这里可以借指国家太平盛世。 14. 朝士:朝廷官员。 15. 些罢:古代楚国方言词,意为别了,告别之意。 16. 招魂:古代的丧葬仪式之一,以召唤死者的灵魂回归。 17. 泪雨漫:形容泪水如潮水般涌出,表达了作者悲痛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挽赵秋晓》是一首悼念友人的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回忆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诗歌的开篇以“一榜科名萃此门”描绘了当时文人墨客齐聚一堂的盛况,表达了诗人对这段时光的感慨。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展现了他在文学、风度等方面的高尚品质。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紧接着诗人用“泪洒铜驼已荆棘,眼看华屋又邱山”描述了世事的无常和友人的离世,表达了诗人对失去这位挚友的悲痛之情。最后,诗人以“贞元朝士今谁在,些罢招魂泪雨漫”发出了对逝去友人的呼唤,表达了诗人无法掩饰的悲伤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友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赵秋晓》是明代诗人黎伯元的诗作,这首诗以悼亡为主题,表达了对好友赵秋晓逝世的哀痛之情。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诗歌的创作背景。此诗的写作时间是明朝末年,大约在公元1570年至1644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明末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外患侵扰等问题层出不穷。此外,这一时期的文学界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他们通过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黎伯元(生卒年不详),字邦宪,号苍雨,明朝江西南丰人。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刚直不阿,博学多才,工于诗文,颇有声誉。然而,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黎伯元的仕途并不得意,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始终未能金榜题名。这使得他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现状产生了失望和不满的情绪。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明末是一个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时期,各种文艺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诗歌领域更是涌现出了许多著名诗人,如杨慎、王世贞、李攀龙等,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黎伯元作为一名文人雅士,一方面受到了文学前辈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在尝试用自己的诗歌作品来传达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见解。 综上所述,《挽赵秋晓》这首诗歌是在明末这样一个充满矛盾和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黎伯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对好友赵秋晓逝世的悼念,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思想深度。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黎伯元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品质和坚定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