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感
姓名竹帛数行纪,官爵枭卢一掷成。忙里犊车终取侮,贫中马磨足为生。鹃啼地气真能验,凤去河流未肯清。谁信文章传死后,百壶春酒且须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姓名只是写在竹简上的一些文字,官职的高低就像抛硬币一样无法预测。忙碌的生活中难免受到一些侮辱,贫穷中连做马夫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杜鹃鸟的叫声可以真实反映出地气的变化,凤凰飞过河流也不会让河水变得清澈。有谁相信文章在作者去世之后还能流传于世呢?不如多喝点美酒享受当下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黎伯元:明朝嘉靖年间文人,字公肃,号空同,谥文庄,广东南海人。
2. 姓名竹帛:指把姓名写在竹简或丝帛上,表示名字被记录在历史上。
3. 官爵枭卢:指官职和地位的获得就像赌博一样,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枭卢是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
4. 忙里犊车:形容忙于世事,无法自拔。犊车指牛车,这里比喻世俗事务。
5. 贫中马磨:形容贫穷生活中为了生存而努力。马磨是一种用马来带动的磨坊。
6. 鹃啼地气:指杜鹃鸟的叫声可以反映气候的变化。
7. 凤去河流:指凤凰飞走后,河水依然清澈。这里用来比喻历史的变迁。
8. 文章传死:指文章在作者去世后仍然流传。
9. 百壶春酒:指大量的美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读史有感》,从题目上看,诗人是在阅读历史书籍时产生的感想和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表达出对历史的深刻领悟和对人生的独特看法。
首先,诗人通过“姓名竹帛数行纪,官爵枭卢一掷成”这两句,揭示了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兴衰成败。虽然他们的名字在史册上留下了痕迹,但他们所追求的功名和地位却如同赌局一般,成功与否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这里,诗人以冷静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无情,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屑。
接着,诗人通过“忙里犊车终取侮,贫中马磨足为生”这两句,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也可能遭受羞辱;而在贫困中,人们也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努力奋斗。这里,诗人以犀利的笔调描绘了人性的复杂,表达了对他所处时代的深深忧虑。
然后,诗人通过“鹃啼地气真能验,凤去河流未肯清”这两句,揭示了历史的沉重。即使有杜鹃啼血般的悲鸣,也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即使凤凰离去,河流也不会变得清澈。这里,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无情,表达了对他所处时代的深深感慨。
最后,诗人通过“谁信文章传死后,百壶春酒且须倾”这两句,表达了对自己作品的自信。他认为,虽然历史的洪流无法改变,但他的文章却在死后得以流传,这是他人生中最值得欣慰的事。这里,诗人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读史有感》展现了黎伯元对历史的深刻领悟和对人生的独特看法。他以犀利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无情和人性的复杂,又以豪放的笔调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生活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史有感》是明朝诗人黎伯元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为明朝末年,即公元16世纪至17世纪初。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明末动荡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民不聊生。当时的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忧国忧民,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黎伯元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在个人方面,黎伯元在明末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使得他未能在仕途上有所发展。这使得他对当时的教育制度和社会现象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此外,他还曾参与抗清斗争,最终因失败而被捕入狱。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综上,《读史有感》这首诗歌是在明朝末年这个特殊时期创作的,诗人的个人遭遇和时代背景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