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高茂绩 其二
乌衣谢家巷,杜宇洛阳桥。花泪英雄恨,柳眉儿女娇。交游成契合,句律慰荒寥。早献安边策,群凶计日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乌衣巷的谢家,杜鹃鸟在洛阳桥上鸣叫。英雄们带着花的泪水,女儿的眉毛如同柳叶般娇柔。朋友间的交往变得和谐默契,诗文的韵律安慰着心中的荒凉。早早献上安定边疆的策略,众多凶恶之人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消灭。
去完善
释义
1. "乌衣谢家巷":指南京乌衣巷,东晋时著名世家谢安家所在地。这里用"乌衣谢家巷"代表繁华的都市文化景象。
2. "杜宇洛阳桥":杜宇是杜鹃鸟的别称,此处借用其啼声如"不如归去"的意象。洛阳桥位于福建泉州洛阳江上,是古代交通要道。这里"杜宇洛阳桥"象征对故乡、家乡的思念之情。
3. "花泪英雄恨":花泪喻指为英雄壮志而流泪。"英雄恨"意为惋惜英雄无法施展抱负。
4. "柳眉儿女娇":"柳眉"形容女子优美的眉毛,"儿女娇"指年少时的美好时光。这句描绘了美丽的女性形象。
5. "交游成契合":交游,指与朋友交往。契合,即情投意合,这里表示与朋友们相处愉快,关系亲密。
6. "句律慰荒寥":句律,指的是诗词创作规律。荒寥,是诗人抒发寂寞、孤独之感。此句言通过诗歌创作以排遣内心的孤寂。
7. "早献安边策":安边策,是指安抚边疆的政策策略。这里的"早献安边策"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为国家安定做出贡献的愿望。
8. "群凶计日枭":"群凶"指祸乱国家的坏人。"计日枭"指期待他们被迅速除掉。这里表明诗人对敌人将尽快被消灭的信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于时局的关切与期待。首联以乌衣巷和洛阳桥为例,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颔联通过“花泪英雄恨,柳眉儿女娇”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英勇事迹和美好时光的感慨;颈联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诗歌的热爱;尾联则提出了对国家安定及战胜敌人的期许。整首诗富有诗意,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韵答高茂绩 其二》是明朝诗人黎伯元的作品。创作时间为明朝时期,大约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在明朝时期,科举制度盛行,文人墨客以诗会友,互相唱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在这个时代,黎伯元作为一名文人,对社会现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的一生历经了宦海浮沉,见识了人性的复杂和世事的无常。这些经历使他产生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黎伯元与高茂绩为挚友,两人时常以诗唱和,互相切磋。在这首诗中,黎伯元表达了与朋友共度时光的喜悦和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种情感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