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豸处士
草长开路微,离思更依依。
家远知琴在,时清买剑归。
孤城回短角,独树隔残辉。
别有邻渔约,相迎扫钓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草地上长出的路径若隐若现,离别时的思念更加深厚。
从远方回家知道那把琴还在,趁着盛世安宁买下宝剑回来。
孤独的城郭回响着号角之声,一棵独自的树阻挡了些许阳光。
还有和邻居渔民的约定,互相迎接打扫钓鱼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陈豸处士:题目,陈豸为诗人要送别的友人,处士是对有学问却无意做官的士人的称呼。
2. 微:小路。
3. 离思:离别时的思绪。
4. 家远知琴在:离家遥远,仍然知道音乐的美好。此处暗含对友人的赞美。
5. 时清:政治清明。
6. 买剑归:用汉代朱买臣的典故。朱买臣家中贫困,靠打柴为生,一天他在路上听人读书,因而发奋读书,后来做了高官。这里借指陈豸也有美好的前程。
7. 孤城回短角:描写路途的景象,短角是古代军队报警的信号。
8. 独树隔残辉:夕阳下孤独的树木与余晖相互映衬。
9. 别有邻渔约:邻居渔民有约在先。
10. 相迎扫钓矶:扫去矶上的灰尘迎接客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送陈豸处士》,是诗人释惟凤为送别陈豸处士而作。全诗通过描绘陈豸处士将要离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其未来的期许。诗人以草长、离思、家远、时清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离别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诗人通过描述孤城、短角、独树等景物,暗示了友人的孤独和坚毅。最后两句“别有邻渔约,相迎扫钓矶”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在新的地方过上宁静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陈豸处士》是宋代诗人释惟凤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北宋初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逐渐繁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惟凤作为一个僧人,以慈悲为怀,关注世事。他在创作这首诗时,很可能是在一次离别的场合,为即将离去的陈豸处士送上祝福和感慨。这个陈豸处士可能是他的朋友或弟子,因为处士在宋朝指的是有德行、学问而不仕的文人。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释惟凤对陈豸处士的人品和才华非常赞赏,希望他能继续保持高洁的品质,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隐士。同时也表达了他自己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思想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普遍心态,即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自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