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希昼
关中吟鬓改,多事与心违。
客路逢人少,家书入关稀。
秋声落晚木,夜魄透寒衣。
几想林闲社,他年许共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关中的经历使头发变白,许多事情与心愿相违背。
在客居的路上遇到的人越来越少,家信进入关中的频率也越来越低。
秋天的声音随着晚风飘落树枝,夜晚的气息穿透寒冷的外衣。
无数次想起那林间的闲暇时光,希望有一天能和你一起回到那里。
去完善
释义
1. 关中:指陕西省中部地区,这里代指作者所在的北方地方。
2. 吟鬓改:指头发因年老而变白。吟,这里是作者自指。鬓,鬓角,即耳朵前的头发。改,改变,这里是变白的意思。
3. 多事:指的是不顺遂的事情。这里暗示战争等灾难。
4. 心违:心里不愿意的事情却被迫去做。
5. 客路:指作者出行在外的地方。
6. 人少:指旅途中遇到的人很少。
7. 家书:写给家里的书信。
8. 入关稀:指进入关中的家书的数量很少。
9. 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是指风声、落叶声等。
10. 晚木:晚上的树木。
11. 夜魄:夜晚的魂魄,这里指诗人的心情。
12. 寒衣:冬天的衣物。
13. 林闲社:在树林中悠闲的集会。这里指诗人向往的生活场景。
14. 他年:以后的时间。
15. 许共归:期望共同回归这样的生活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朋友希昼的一首思乡之作,描绘了诗人在外奔波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联“关中吟鬓改,多事与心违”,表现了诗人年岁渐长,心境也变得复杂,在外奔波使得头发变白,也使得自己的意愿难以实现。颔联“客路逢人少,家书入关稀”则具体描述了在旅途中遇见的人越来越少,而家中的消息传入关中的次数也越来越稀少。颈联“秋声落晚木,夜魄透寒衣”则通过写秋天来临时的景象以及夜晚的寒冷来表现诗人心情的低沉和孤独。尾联“几想林闲社,他年许共归”表达了诗人对于与朋友共同度过宁静日子的期待,以及希望未来能够回到故乡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的描绘以及情感的抒发,表达出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希昼
江山故人远,风雨夕郎深。独鹤归何晚,闲云去不回。
岩花荒片落,谷鸟暮声哀。惟有东溪月,还期携手来。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初期,诗人释惟凤托诗表达思友之情以及对山水的热爱。释惟凤是南宋的一位著名诗僧,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抒发情感为主。这首《寄希昼》则是他在游览祖国山河之际写给朋友的一首诗。
在南宋时期,战争与动荡的社会环境使得诗人与朋友们分散各地。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江山、风雨、独鹤、闲云等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也希望能有朝一日与朋友再次相聚,共赏东溪月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