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涉南归
长安来雁急,相顾话离心。
日落思家远,天寒归路深。
秋光生独树,夕吹响孤砧。
渐入云乡望,应无越客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安飞来的大雁急促,彼此相望诉说着离别的愁绪。
夕阳下思念远方的家乡,天气寒冷回程的道路漫长。
秋天的阳光映照孤独的树木,傍晚的风吹响了孤单的捣衣石。
渐渐走入云雾弥漫的山乡,应该没有漂泊异乡的游子在吟诗。
去完善
释义
1. 长安:古代中国的一座著名城市,现为陕西省西安市。这里是诗人与友人分离的地方。
2. 雁: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年都会迁徙到南方过冬。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和友人即将分别的心情。
3. 离心:离别的情绪,这里指诗人和友人对别离的伤感之情。
4. 日落: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刻,通常表示一天的结束。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5. 天寒:天气寒冷的时候,这里形容秋天来临时的景象。
6. 归路深:回家的旅程遥远且艰难,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7. 秋光:秋天的阳光,这里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色。
8. 独树:孤单的一棵树,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孤独的心境。
9. 夕响:傍晚时分传来的声音,这里指风过树梢的声音。
10. 孤砧:独自一人的捣衣声,这里用来表现诗人的孤独感。
11. 云乡:云彩飘渺的地方,这里指南方。
12. 越客:指从越地(今浙江一带)来的人,这里指诗人朋友徐涉。
13. 吟:吟咏,这里指诗人朋友的歌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词。诗人借秋天特殊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友情的深厚和离别的哀伤。从“长安来雁急,相顾话离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与朋友即将分离时的那种惆怅与无奈。接下来,“日落思家远,天寒归路深”则揭示了离别的现实:太阳即将落山,家的方向越来越远;天气寒冷,回家的路途显得更为漫长。同时,这里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未来旅程的关心。在描写秋天景象时,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如“独树”、“孤砧”等,使秋天的景色更加凄凉。而“渐入云乡望,应无越客吟”则是对朋友一路平安的祝愿。整首诗情感浓郁,语言质朴,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朋友的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徐涉南归》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和离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当时陆游任江西、福建等地的地方官,负责治理地方政务。在这段时间里,陆游一方面要处理政务,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民生,努力改善民生。然而,由于南宋政治腐败、社会动荡,陆游的改革措施往往受到朝中保守势力的抵制和排挤。
在创作这首诗时,陆游正处于人生的一个低谷期。他虽然心系国家,想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却无奈遭到排斥和打压。这使得他对现实感到失望,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而此时的江南地区,正值春天,水乡风光旖旎,正好为陆游提供了一个倾诉情感的载体。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出了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风貌。当时的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富裕,文化繁荣。这些景象与陆游所生活的北方边疆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他更加怀念家乡的美好。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