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昭文馆陈学士

标题包含
寄昭文馆陈学士
秋深荒外客,独上望京台。 远信未封去,新鸿又见来。 地寒边树短,天静瘴云开。 无限心相向,南宫卧锦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已深时我在荒凉的外地作客,孤独地登上高处遥望京城。 远方的消息还未寄出,新的鸿雁却又飞来。 天气寒冷使得边境的树木都变矮了,天空宁静却使瘴气升腾开来。 心中无尽思绪寄托在远方的你身上,想起你在南宫里高卧而才华横溢。
去完善
释义
1. 昭文馆:古代官署名,这里借指陈学士的所在之处。 2. 陈学士:作者的朋友,这里的“学士”是对知识分子的尊称。 3. 望京台:古代观望京城的高台,这里表示诗人在此眺望远方,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4. 信:书信,这里是诗人对朋友的问候和关心。 5. 封:密封,这里表示写信的意思。 6. 新鸿:指新来的鸿雁,这里用来比喻远方传来的消息。 7. 边树:边疆的树木,这里表示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 8. 瘴云:南方湿热地区的一种雾气,这里表示诗人所在的环境。 9. 南宫:古代中央官署之一,这里用来赞美陈学士的才华横溢。 10. 卧锦才:形容陈学士有如锦绣般华丽的才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念远方友人、渴望书信交流的真挚情感。首联通过描绘秋天景色的荒凉和诗人的孤独形象,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友情的向往。颔联以“未封”与“又见”对应,表现了诗人盼望友人来信的迫切心情。颈联通过对环境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边地的寒冷和自己的心境,也暗示了离别的痛苦和重逢的喜悦。尾联则表达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寄昭文馆陈学士》,是由宋代僧人释惟凤所创作的。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之间。 释惟凤是宋代的一位著名僧人,他的生活经历颇为丰富。他在年轻时就出家为僧,后来成为了一位高僧,深受朝廷和百姓的尊敬。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僧侣们通常会受到皇帝的礼遇。 在释惟凤生活的时代,宋朝正处于繁荣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文人墨客们在宫廷和民间广泛交流,形成了许多文学团体。昭文馆就是当时的一个文学社团,聚集了一批文学素养极高的士人学者,其中包括陈学士。 释惟凤与陈学士交往甚密,他们共同探讨佛学、文学等诸多领域的问题。在这首诗中,释惟凤表达了对陈学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佛学和文学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