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维阳吕为处士

标题包含
赠维阳吕为处士
为儒师古道,清苦少人知。 心散暂因酒,鬓班多为诗。 著书秋阁静,晒药夕阳迟。 何必文明代,垂钩渭水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作为儒学老师,虽然艰辛困苦却很少有人知道。 心中烦恼时暂时借酒消愁,头发斑白多半因为诗歌创作。 在宁静的秋日书房里写作,在夕阳下晾晒草药。 何必要追求文明的年代,在渭水的岸边垂钓即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维阳:古县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县一带。 2. 吕为:人名,生活在河南地区的一位学者。 3. 处士:指未仕或不仕的士人。 4. 惟凤:作者名字,一位宋朝文人。 5. 为儒师古道:成为儒家学派的老师,遵循古代的道德规范。 6. 心散暂因酒:心情放松时偶尔饮酒。 7. 鬓班多诗:斑白的鬓发是因为作诗太多。 8. 著书秋阁静:在秋天的楼阁中安静地写作书籍。 9. 晒药夕阳迟: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晾晒草药。 10. 何必文明代:何必一定要等待文明时代来临。 11. 垂钩渭水湄:垂钓于渭水岸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释惟凤赠送给一位名叫吕为的隐士的诗作。全诗充满了对这位隐士生活的描述和对他的赞美。首联“为儒师古道,清苦少人知”点明了吕为是一位遵循古代道德规范的儒生,他的生活虽然清苦,但了解他的人并不多。 颔联“心散暂因酒,鬓班多为诗”则进一步描绘了吕为的生活细节,他有时会以酒解忧,而岁月在他的鬓角上留下了痕迹,这些痕迹大多是由于他在诗歌创作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颈联“著书秋阁静,晒药夕阳迟”则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吕为在秋日里的日常活动,他在安静的楼阁里撰写著作,在夕阳下晾晒草药,一切都显得宁静而安详。 尾联“何必文明代,垂钩渭水湄”则是诗人的感慨和期许,他认为吕为这样的隐士并不需要生活在文明昌盛的时代,只要能够在渭水之畔垂钓,享受平静的生活就已经足够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维阳吕为处士》是宋代诗人释惟凤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徽宗年间(1101-1125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艺术得到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释惟凤作为一个著名的诗人和僧人,他的人生际遇丰富多样。他在各地游历,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同时也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他的诗歌作品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在宋徽宗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然而,在这个看似繁华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官僚腐败、贫富差距加大等。这些现象在释惟凤的诗中得到深刻的反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