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醉归,有感而赋
衔杯谁道易更阑,沉醉归来不自欢。惆怅后时孤剑冷,
多少客怀消不得,临风搔首浩漫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能告诉我喝酒容易度过漫漫长夜,喝得烂醉如泥地回来却不感到开心。难过的是孤独的时候只有一把冰冷的剑陪伴着,多么想发泄心中的情感却无法做到,只能迎风抚头,心情无比惆怅。
去完善
释义
1. 衔杯:指喝酒;
2. 谁道:即“谁说”,疑问语气,表示不相信或反驳别人的观点;
3. 更阑:指深夜时分;
4. 沉醉:指醉酒;
5. 自欢:自己感到快乐;
6. 惆怅:指失望、悲伤的心情;
7. 后时:指后来的时候;
8. 孤剑冷:这里形容孤寂的心情;
9. 客怀:指游子在外的情怀;
10. 临风:面对风吹的方向;
11. 搔首:用手挠头,表示困惑、苦恼。
去完善
赏析
《秋夜醉归,有感而赋》是一首借景抒情、表达个人心境的诗篇。诗人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述自己在饮酒狂欢之后的感慨与孤独,表达了壮志未酬、英雄失路的哀愁。
首联“衔杯谁道易更阑”,“衔杯”表示举杯饮酒,“谁道易更阑”意味着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此句强调了诗人喝酒时的忘我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诗中的情感起伏。紧接着的“沉醉归来不自欢”表现了诗人在极度兴奋后回到现实世界时的落寞情绪。
颔联“惆怅后时孤剑冷”,“惆怅”表露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后时孤剑冷”则揭示了诗人感到自己的能力无法被世人认可和理解。接下来的“多少客怀消不得,临风搔首浩漫漫”则抒发了诗人的豪放情怀以及想要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
总的来说,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饮酒后的内心变化,以及借助于外在景象的衬托,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情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醉归,有感而赋》是唐代诗人牟融的一首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时期,即公元712年至756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阶段,也是诗歌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牟融经历了从仕宦到隐居的人生转变。他曾在朝廷任职,但因对官场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选择了辞官回乡。在这个过程中,他体验了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冷暖,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形成了独特的诗风,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在唐玄宗时期,唐朝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开始追求个人价值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这种社会风尚对牟融的影响尤为明显,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美和人生理想的赞美。同时,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喜欢以饮酒为雅,以诗酒为伴,抒发胸中的抱负和感慨。这也使得牟融的诗作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