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金凤钩·送春

标题包含
金凤钩·送春
春辞我,向何处?怪草草、夜来风雨。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春且住。 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一栏红药,倚风含露。春自未曾归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补之(1059年-1113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晁补之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晁端友为进士出身,曾任扬州司户参军。他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查看更多
色色的猴子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离我而去,不知去往何方?真是奇怪,昨夜一阵风雨,便带走了春天。我的白发渐渐增多,心中满是遗憾和愁绪,却想不出什么办法留住春天。 春天离去时常让人感到无法寻找其踪迹,让我在小园里慢慢行走。看到那一栏正在开放的红芍药,如同倚风而立,带着露水般清新。原来,春天并没有真的离去。
色色的猴子
去完善
释义
《金凤钩·送春》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一首送别春天的词。这首词描绘了春天即将离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美好时光的感叹。下面是这首词的词句注释: 1. 金凤钩:词牌名。 2. 送春:告别春天。 3. 春辞我,向何处:春天离我而去,将要走向何方。 4. 怪草草、夜来风雨:责怪春天匆匆离去,是因为昨夜的风雨。 5. 一簪华发:指头上的一缕白发,形容年华老去。 6. 少欢饶恨:遗憾欢乐的时光短暂。 7. 无计殢春且住:无法挽留春天的离去。 8. 春回常恨寻无路:春天归来时,常常感到无处寻觅。 9. 小园徐步:在小园中慢慢地散步。 10. 一栏红药:一排芍药花。 11. 倚风含露:在风中摇曳,含着露水。 12. 春自未曾归去:春天其实还没有离去。
色色的猴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送春”为主题,将离别之情与惜春之意相融合。开篇借问春为何匆匆离去,巧妙地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留恋。同时,通过“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春且住”的描述,展现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和遗憾。 紧接着,词人以“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一句描绘了春天在小园中悄然复苏的景象,使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希望。最后,以“一栏红药,倚风含露。春自未曾归去”收尾,意味着虽然春天离去,但生命的美好依然在小园里延续。全词在婉约的情感中蕴含了对生命美好时光的赞美,令人感慨万千。
色色的猴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凤钩·送春》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晁补之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 在创作此词时,晁补之正任职京官,因才学出众而颇受皇帝和朝廷的器重。然而,在政治斗争中,他受到了排挤,逐渐失去了官场的地位。这使得他对生活充满了感慨,也对国家的未来产生了忧虑。 在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但由于皇帝的昏庸无能,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疾苦丛生。而与此同时,王安石的新法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引起了新旧党争,导致朝政混乱。这些时代背景对晁补之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晁补之写下了《金凤钩·送春》一词,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词中以送春为主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惋惜,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国家政治黑暗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色色的猴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