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初夏)
犹疑薰透帘栊。是东风。不分榴花更胜、一春红。
新雨过,绿连空。蝶飞慵。闲过绿阴深院、小花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犹豫熏透了窗帘。原来是春风。分不清石榴花的艳丽胜过了一整个春天的红花。
刚下过春雨,绿意蔓延在天空中。蝴蝶慵懒地飞翔。闲暇时在绿色阴影的深院里欣赏浓郁的小花。

去完善
释义
1. 犹疑:不确定,迷惑。
2. 薰透:指香气穿透。
3. 帘栊:窗户的帘子。
4. 东风:东方吹来的风,也常用来象征春天。
5. 不分:不分明,看不出分别。
6. 榴花:石榴花,花色鲜艳,这里代指红花。
7. 一春红:整个春天的红花。
8. 新雨:刚下过的雨。
9. 绿连空:绿色的植物连接天空,形容绿意盎然。
10. 蝶飞慵:蝴蝶慵懒地飞舞。
11. 闲过:安静度过。
12. 小花浓:指花儿开得茂盛而浓郁。

去完善
赏析
《乌夜啼(初夏)》刘辰翁赏析:
这首词以初夏景象为主题,描绘了繁花盛开的石榴花和悠闲自得的蝴蝶形象。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细腻的描写手法,如“犹疑”、“薰透”、“绿连空”等,展现了初夏生机勃勃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初夏时光的喜爱与感慨。同时,词中的“不分榴花更胜、一春红”和“闲过绿阴深院、小花浓”等句子,也传递出诗人在欣赏美景之余,对生活中细微美好的珍视。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美好寓意的古诗词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乌夜啼·初夏》是南宋词人刘辰翁在夏初时节创作的一首描绘夏日景色的词作。公元1278年,即宋度宗赵禥咸淳四年,这是刘辰翁人生经历丰富的一年,他怀着一腔忧国忧民的情怀,但受到时局限制无法尽情抒发。这一年,蒙古大军围攻南宋都城临安,国家形势日益紧张,刘辰翁的生活也遭受巨大冲击。然而,尽管在如此乱世之中,他却依旧向往着美好宁静的生活。
正如他在词中所描述的:“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初夏的夜晚月光皎洁,繁华的灯火照亮夜空。窗外风吹帘动,柳絮纷飞。他以疏朗豪放的笔调,表现出自己身处困境却依然向往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词中的意境既展现了时代特点,又体现了个人心态。总的来说,这首词不仅是一首描绘初夏风光的词作,更是一首书写时代精神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