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其四
日落紫霞洲。兰舟稳放流。玉虹仙、如在黄楼。何必锦袍吹玉笛,听欸乃、数声秋。赤壁舞涛头。周郎还到不。倚西风、袅袅余愁。唤起横江飞道士,来伴我、月中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逐渐落下,紫色霞光映照在洲上。一艘小船稳稳地在水流中飘荡。宛如仙境般的人物似乎就在那黄色的楼宇之中。何必要身着锦衣吹奏玉笛,聆听几声秋天的欸乃之声呢?波动的赤壁水面上舞动波涛,周瑜又来到了这里吗?夕阳下,微风拂面,有一种淡淡的忧愁。召唤起横渡长江的道士们,一起来陪伴我在月亮之下遨游。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紫霞洲:地名,具体指代待查。
2. 黄楼:北宋著名文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所建之楼,地点在今江苏徐州市区。
3. 锦袍吹玉笛:锦袍是指古代贵族或官员的服装;玉笛是一种竹制的竖笛。这里指穿着华丽服装的人演奏玉笛。
4. 欸乃:象声词,形容船桨划水的声音。
5. 周郎:指周瑜,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
6. 横江飞道士:指传说中能飞行在江面上的神仙。

去完善
赏析
《唐多令·其四》这首词是南宋末年文学家刘辰翁创作的一首抒怀之作。该词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往日英雄豪杰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面对国运衰颓、世事无常的无奈和感伤。
上阕以“日落紫霞洲”开篇,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边景色。紧接着,作者用“兰舟稳放流”来形容自己的船只,暗示自己此刻正置身于这美景之中。接下来的两句“玉虹仙、如在黄楼”则将眼前的景色与历史传说相融合,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丰富。在这里,“玉虹仙”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而“黄楼”则是北宋时期苏东坡在徐州时所建的著名建筑,象征着昔日的繁华。
下阕中,作者以“赤壁舞涛头”为引子,再次唤起人们对古代英雄豪杰的回忆。这里的“周郎”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周瑜,他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展现了超凡的军事才能。然而,作者却表示现在的周瑜已经无法回到这个时代了,这说明他已经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份子,只能让人们在缅怀中寻找他的踪迹。
最后,作者以“唤起横江飞道士,来伴我、月中游”结束全词。这里的“横江飞道士”指的是道教中的神仙,作者希望这些神仙能够陪伴自己在月光之下畅游,以排解内心的忧伤。这种表达方式既表现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多令 其四》是南宋词人刘辰翁的传世之作。这首词创作于宋末元初,时值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中原之际。刘辰翁身处这个动乱时代,深知国家危亡,百姓疾苦,因此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那个时期,刘辰翁曾担任江西濂溪书院的山长,致力于教育和培养人才。然而,尽管他胸怀壮志,仍无法阻止南宋的衰亡。在元军攻占临安(今杭州)后,刘辰翁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潜心研究古籍,创作了大量词作,以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
此外,刘辰翁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南宋末年,政治腐败,军事衰弱,内外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然而,在这个特殊时期,文化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当时达到了顶峰,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词人,如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