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八声甘州(和汪士安海棠下先归,前是观桃水东,至其乡真常观)

标题包含
八声甘州(和汪士安海棠下先归,前是观桃水东,至其乡真常观)
问海棠花下,又何如、玄都观中游。叹佺巢蜀锦,常时不数,前度何稠。谁见宣华故事,歌舞簇遨头。共是西江水,不解西流。 在处繁华如梦,梦占人年少,生死堪羞。任倾城倾国,风雨一春休。醉逢君、何须有约,醉留君、系不住扁舟。空又失,花前一笑,绿尽芳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辰翁(1232年-1297年),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词人。 刘辰翁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年)中进士,历任国史院...查看更多
我是梦琪你是谁
去完善

译文
请问在海棠花树下,又该如何想象那玄都观中的景象呢?令人感叹的是那些鸟巢和蜀锦,平日里并不多见,过去的数量繁多。有谁见过宣华的故事,那歌舞的热闹像聚集在一起嬉笑的人头一样。就像西江水一样,永不停歇地向西流动。 到处都是繁华如同梦境,然而梦境终将散去,留给人们无尽的羞耻感。无论有多么美丽的事物,风风雨雨终会将它们吹散。如果与知己相遇,不需要提前约定;就算想挽留他,也留不住他的离去。最后只能独自失去那段珍贵的回忆,那个曾经在花前欢笑的日子,那段无法挽回的时光。
我是梦琪你是谁
去完善
释义
1. 八声甘州:词牌名。 2. 和汪士安海棠下先归,前是观桃水东,至其乡真常观:描述了刘辰翁与友人汪士安在海棠花下相聚的情景。观桃水东,指观赏桃花的地方;真常观,道教寺庙,借指作者家乡。 3. 问海棠花下,又何如、玄都观中游:询问在繁花似锦的海棠花下畅游,是否还能像玄都观那样引人入胜。 4. 叹佺巢蜀锦,常时不数,前度何稠:感叹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昔日繁盛的场景已经不再。 5. 谁见宣华故事,歌舞簇遨头:谁能看到过去繁华的景象,众人围着观看歌舞。宣华,指南宋宫廷;簇遨头,形容众人围聚。 6. 共是西江水,不解西流:比喻人们就像西江水一样,无法让时间停止流逝。 7. 在处繁华如梦,梦占人年少,生死堪羞:感慨人生如梦,年轻时争强好胜,如今却为生死而羞愧。 8. 任倾城倾国,风雨一春休:任凭美丽的事物消逝,犹如风雨中的花朵,春天终会结束。 9. 醉逢君、何须有约,醉留君、系不住扁舟:与朋友相聚,无须约定;纵然想留住对方,也无法牵住对方的离去。 10. 空又失,花前一笑,绿尽芳洲:形容失去美好时光,只剩下一片绿色的美景。
我是梦琪你是谁
去完善
赏析
《八声甘州》这首词的主题主要是感叹生命的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词人以玄都观的景色为引子,表达了对青春年华的感慨。“谁见宣华故事,歌舞簇遨头”一句中,作者暗示了人生中难以预料的命运变化,那些曾经的繁华景象如今已经不复存在。 接着,词人描绘了一幅人生的画卷:“在处繁华如梦,梦占人年少,生死堪羞。”这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生死时的无奈和羞愧之情。虽然人生中的荣耀和美丽如同梦幻一般,但人们却对此难以忘怀。“任倾城倾国,风雨一春休”则是对世事无常的叹息。 紧接着,词人通过描写与友人的相聚、离别,以及那些无法挽回的时光,进一步表达了对于生命流逝的深深无奈。最后,词人在“空又失,花前一笑,绿尽芳洲”的结尾中,留下了对青春时光逝去的惋惜和对未来的期待。
我是梦琪你是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声甘州·和刘辰翁(和汪士安海棠下先归,前是观桃水东,至其乡真常观)》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南宋末年,公元1274年左右。这段时间正处于宋元之交的动荡时期,蒙古帝国不断对南宋进行军事侵略,战争和社会矛盾激烈。 刘辰翁本人也深受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他在南宋末期曾担任官员,但元朝统治者对他进行排斥和打压。这使得他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充满了忧虑和感慨。此外,他的一生中还经历了丧妻、丧子等家庭悲剧,这也为他增添了诸多的人生苦痛。 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刘辰翁创作了这首《八声甘州》。通过描述友人汪士安在欣赏海棠花时先行离开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刘辰翁在这首词中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我是梦琪你是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