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
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长记小红楼畔路。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
天涯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梦中去。今夜上元何处度。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花消融还未完全消失,残留的梅花依然伫立在枝头。突然,一阵风吹过,带来了黄昏时分的雨滴。回想起当年在红楼旁边的小路上漫步的时光,那时,敲打衣服的声音此起彼伏,鼓声一阵阵传来,大家兴奋地期待着元宵节的庆典。如今,漂泊在外,两鬓斑白,忧愁不已。梦中的海上传来柑橘的香气,却难掩现实的凄凉。今年的元宵节将在何方度过呢?那片被群山环绕的茅草屋,破旧寒冷的墙壁,寂静的夜晚,只有微弱的渔火在一闪一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青玉案:词牌名,源自汉代张衡的《四愁诗》中“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句。
2. 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文人,擅长词赋,被誉为“词坛双绝”之一。
3. 雪销未尽残梅树:指积雪尚未完全消融,梅花依然盛开的景象。
4. 风送、黄昏雨:形容黄昏时分风吹雨落的景色。
5. 长记小红楼畔路:回忆当年在红楼房边的美好时光。
6. 杵歌串串:指元宵夜敲击捣衣棒唱歌庆祝的习俗。
7. 鼓声叠叠:描述元宵节热闹的锣鼓声。
8. 预赏元宵舞:提前欣赏元宵节的舞蹈表演。
9. 天涯客鬓愁成缕:形容游子在外漂泊,两鬓白发满愁绪。
10. 海上传柑梦中去:传说唐代韩鄂将柑橘献给皇帝,表示与皇帝的亲密友谊,这里作者借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1. 上元:即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
12. 乱山茅屋:形容地处偏远、地势崎岖的简陋住所。
13. 寒炉败壁:破旧的房屋和陈旧的炉灶,描绘出一幅破败不堪的景象。
14. 渔火青荧处:表达出隐居山林的向往,渔民在河塘边点燃的灯火,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意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辛弃疾的元夕词为蓝本,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漂泊天涯的悲凉心境。上片描绘了美好的元宵佳节景象,“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展现出一幅初春时节的美景。而“长记小红楼畔路。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则是对繁华夜景和节日氛围的生动刻画。
下片笔锋一转,描绘了作者的无奈与苍凉。“天涯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梦中去”,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孤寂困苦的心境。结尾处的“今夜上元何处度。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则进一步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是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76年前后,正值宋末元初的战乱时期。当时,南宋王朝已经岌岌可危,北方领土相继沦陷,朝廷内部腐败无能,军事力量薄弱,人民生活困苦。
刘辰翁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立志报效国家。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未能获得一官半职。后来,他回到家乡江西庐陵,创办书院,教授弟子,为国家培养人才。在教学之余,他还关心时事,积极参与抗元斗争。
在这个特殊时期,刘辰翁的词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他用辛弃疾的元夕韵,创作了这首《青玉案》,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首词中,他借用辛弃疾的词句,描绘了元宵夜的繁华景象,但随后笔锋一转,写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不幸。这种鲜明的对比,使得词作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