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金缕曲·闻杜鹃

标题包含
金缕曲·闻杜鹃
少日都门路。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又惊绝,五更一句。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臣再拜,泪如雨。 画堂客馆真无数。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啼尽血,向谁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辰翁(1232年-1297年),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词人。 刘辰翁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年)中进士,历任国史院...查看更多
陶昕然
去完善

译文
近日漫步京城路上,听闻长亭边青峦映衬着落日的余晖,愈发思念故乡。已经十八年没有回乡了,如今满头白发,已难分古今。偶然听到清晨五更的一句歌词,那辗转流离的蜀地皇帝,何曾有过这番卑微境遇。我虔诚叩拜,眼泪如雨下。 繁华的京城中有众多寓所,遥想画桥边的竹子歌声与旧时的桃花相映成趣。飘零在外的苏季子因风雨困顿,难以回还,渴望的家山遥远无边。谁能不向往封侯拜相、万户侯的荣耀呢?然而江南行役之余,四下寂寥,京城中路途荒无人烟。我唯有声声泣血,诉说心中苦楚。
陶昕然
去完善
释义
《金缕曲·闻杜鹃》刘辰翁注释: 1. 都门:指京城。 2. 长亭:古代设在道路旁供行人休息的地方,这里指送别之处。 3. 青山:代指山水风光。 4. 白首人间:形容白发苍苍的人。 5. 流离蜀天子:指蜀汉末代皇帝刘备之子刘禅。蜀汉灭亡后,刘禅被东晋俘虏,后来被封为安乐公。这里的“流离”表示他的颠沛流离命运。 6. 吴儿语:指江南地区的方言。 7. 画堂:装饰华丽的堂舍。 8. 黄竹歌声:此处借指亡国之音。 9. 苏季子:即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10. 家山:故乡。 11. 封侯万户:指功成名就,地位显赫。 12. 长安:指京城。 13. 轮四角:形容车马稀少,道路冷落。 14. 啼尽血:形容极度悲伤。
陶昕然
去完善
赏析
《金缕曲·闻杜鹃》刘辰翁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开篇以“少日都门路”引入,回忆了年轻时在都城的日子。紧接着以“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传达出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 下阕通过描绘“画堂客馆真无数”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哀伤之情。 结尾以“啼尽血,向谁诉?”描绘出杜鹃鸟的悲鸣,寓意着作者的无奈与悲哀。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令人感动不已。
陶昕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缕曲·闻杜鹃》是南宋词人刘辰翁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278年,正值南宋末年,时值元军南侵,南宋江山倾覆之际。词人以饱满的热情,抒发他忧虑国事、悲痛故国的情怀。 刘辰翁人生际遇颇丰,曾历任江西、广东等地知县。当时蒙古铁骑攻占中原,南渡宋室已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个特殊时期,刘辰翁屡遭失意的打击,对国家的命运有着深刻的担忧。他的词作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反映出文人志士在乱世中的内心苦痛和坚守。 同一时期的背景下,南宋灭亡前的朝野内外一片混乱,战争频发、民生疾苦。虽然刘辰翁身处地方,但他的心始终关注着朝廷的动荡和民族的危亡。这首《金缕曲·闻杜鹃》传达出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收复河山的期盼。
陶昕然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