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秋兴)
芭蕉叶上三更雨。人生只合随他去。便不到天涯。天涯也是家。
屏山三五叠。处处飞胡蝶。正是菊堪看。东篱独自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幕中大雨敲打着芭蕉叶。人生中有些事情只能顺其自然。即使没有到达天涯海角,天涯也可以是家的方向。
层层叠叠的山峦如屏风般展开。处处飞舞着蝴蝶。这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只有东篱下的那些独自在寒冷中傲然绽放。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芭蕉叶上三更雨:指秋天的夜雨。三更,古代时间划分,大约相当于现代时间的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2. 人生只合随他去:表达人生无奈,命运无法把握,只能听从安排。
3. 屏山:屏风上的画,这里指屏风。
4. 三五叠:形容屏风上的画面层次分明。
5. 胡蝶:蝴蝶的别称。
6. 菊堪看:菊花正盛开,值得欣赏。
7. 东篱:典出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这里代指赏菊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情感独具一格。开篇写“芭蕉叶上三更雨”,通过描绘芭蕉叶上的雨滴形象地展现出风雨萧瑟的景象,同时也传达出孤独与无奈的情感。随后,作者感叹道:“人生只合随他去。”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无常和无法抗拒的命运。接下来的两句诗——“便不到天涯,天涯也是家”——则是对这种无奈的命运的进一步阐述,表示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只要有颗平常心,哪里都可以成为家。
下阙中,词人通过对“屏山三五叠,处处飞胡蝶”的描述,展现了秋天的美景。然而,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诗人发现“正是菊堪看,东篱独自寒”,表达了秋天肃杀的氛围。这里的“东篱独自寒”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也呼应了前句中的“屏山三五叠”,表明尽管眼前景色美丽,却仍然抵挡不住深秋的寒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秋兴》是南宋词人刘辰翁在宋末元初动荡时期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感慨世事变幻的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宋末至元初之际,即公元1274年至1329年之间。
在这段时间里,刘辰翁经历了南宋灭亡、元朝建立的历史巨变。他的家乡江西庐陵被蒙古军队攻占,失去了安宁的生活。作为一个忠诚的宋朝官员,刘辰翁深感悲痛,于是将这种情感寄托在这首词中。
此外,宋末元初这一历史阶段,国家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发,百姓生活困苦。刘辰翁虽然生活在此时代背景下,但他的词风却独树一帜,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他在诗文中抒发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并寄语未来美好的生活愿景。因此,从这首《菩萨蛮·秋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刘辰翁词中的深厚情感和积极的人生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