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有感)
东风似客。醉里落花南又北。客似东风。携手斜阳一笑中。
佳人怨我。不寄江南春一朵。我怨佳人。憔悴江南不似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如同访客,醉意中的落瓣忽南忽北。访客如同春风,在夕阳下携手微笑。
美人责备我,未曾寄送江南的春天之花。我责怪美人,黯然神伤的江南并非春天。

去完善
释义
1. 东风:指春风。2. 客:旅客,此处喻指离开的人。3. 醉里:醉意之中。4. 花落:比喻离别。5. 南又北:南方与北方,泛指各地。6. 携手:手牵手,形容亲密相伴。7. 斜阳:夕阳。8. 一笑中:在欢笑的瞬间。9. 佳人:美女,此处指作者所思念的人。10. 不寄:未寄送。11. 江南春:指代春天的江南景色。12. 憔悴:形容人疲惫瘦弱的样子。13. 不似春:不像春天那样美好。

去完善
赏析
《减字木兰花(有感)》刘辰翁词中运用了拟人、互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离别时的无奈和惆怅。开篇以“东风似客”起笔,赋予东风以客人的形象,既暗示了时光的流转,也为接下来的抒情做铺垫。接着,“醉里落花南又北”描绘出诗人在酒醉之中目睹花落飘零的情景,呈现出一种迷茫、怅然的心境。紧接着,诗人以“客似东风”反转之前的比喻,将离去的友人与时光相提并论,以此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下阕首句“佳人怨我”中的“佳人”可理解为诗人对友人的尊称,这句表明诗人觉得自己让友人失望了,没有给她送去春天的消息。而接下来的“我怨佳人”则揭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他埋怨友人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心情告诉给春天,实际上也反映出诗人希望得到友人安慰的心情。最后一句“憔悴江南不似春”中的“憔悴”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等待过程中心情的焦虑和疲惫,同时强调了他对友人的渴望。总的来说,刘辰翁的词语言生动,情感真挚,给人一种强烈的共鸣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有感》是南宋词人刘辰翁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278年,正值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之际。那时,蒙古族崛起,攻陷了金国,并不断南侵,最终灭掉了南宋,建立了元朝。
在这样一个时期,刘辰翁作为南宋末年的进士,经历了国家灭亡的悲剧。他亲眼目睹了战乱中的百姓疾苦,感受到了故国的沦丧和文化的凋敝。他的词风由此变得深沉悲壮,充满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战乱的忧愤。
这首《减字木兰花·有感》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词中以“梅花欲谢东风老”为背景,描绘了国家灭亡前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忧愤之情。通过“酒量渐小难凭醉,水驿山城事已非”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战乱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