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癸未上元午晴)
春雨满江城。汀洲春水生。更悲久雨似春酲。犹有一般天富贵,夜来雨、早来晴。
年少总看灯。老来犹故情。便无灯、也自盈盈。说著春情谁不爱,今夜月、有人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雨洒满江城市。河畔的春天水涨起来了。可惜连绵的雨让人有点醉意。尽管天空中有富贵的气象,夜晚下雨而早上放晴。
年少时喜欢看元宵花灯,老了仍然有这个情怀。即使没有花灯,月色也是美丽的。谈起春天的事,有谁不喜欢呢?今晚的月亮会照亮人们行进的道路。

去完善
释义
春雨满江城:这里指雨水滋润了整个江城的土地。
汀洲春水生:汀洲是指水边的小洲,这句描述春天的江水上涨的景象。
久雨似春酲:形容连绵不断的雨水如同酒醉般让人困惑不清。
天富贵:古代对天上星辰的称呼,这里比喻繁星点点。
年少总看灯:年轻人总是喜欢观赏花灯。
老来犹故情:老人仍保留着往日的情感。
便无灯、也自盈盈:即使没有花灯,月亮的光辉也能使周围明亮。
说著春情谁不爱:谈论起春天的美好景象,谁都会为之动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春雨为背景,描绘了江城的春色。词人借雨水比喻人生的起伏,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美好回忆和老年时对生活的感慨。同时,通过描写人们观灯的习俗,展示了人间的欢乐与温情。整首词情感丰富,充满了生活的哲理和人性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多令(癸未上元午晴)》是南宋词人刘辰翁在公元1283年所作。这一时期正值宋元之际,蒙古族在忽必烈的领导下建立了元朝,对南宋形成强大的军事压力。此时,刘辰翁已年逾半百,经历了南宋末年的战乱流离,目睹了朝廷的腐朽无能。在这种情况下,他借用上元节这个传统佳节,抒发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
在刘辰翁的时代,南宋国力日渐衰弱,外患不断,内部腐败严重。面对这样沉重的时代背景,刘辰翁一方面感叹国家的衰落,另一方面又对恢复国家繁荣充满信心。他的这首词通过描绘上元节午晴的景象,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坚信宋朝人民能够在困境中奋发向前、寻求民族复兴的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