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晚晴)
朝朝暮,云雨定何如。花日穿窗梅小小,雪风洒雨柳疏疏。人唱晚晴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日从早到晚,云雾和风雨会如何变化呢?阳光透过窗户映照在盛开的小花上,使梅花显得娇小可爱;寒风裹挟着雪花吹打在稀疏的柳枝上。人们正在演唱那刚刚出现的晚晴之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朝朝暮暮:指一日之内或年复一年的时间。
2. 云雨:此处指天气现象。
3. 定何如:固定的状态。
4. 花日穿窗:花开的日子阳光穿过窗户。
5. 梅小小:形容梅花数量繁多。
6. 雪风洒雨:风雪交加的天气。
7. 柳疏疏:柳树稀疏的景象。
8. 人唱晚晴初:人们歌唱着傍晚晴朗的天气。

去完善
赏析
《望江南·晚晴》是南宋词人刘辰翁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朝朝暮,云雨定何如”,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和想象。在这里,“朝朝暮”指的是春天的早晨和傍晚,而“云雨”则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湿润。接下来的句子“花日穿窗梅小小,雪风洒雨柳疏疏”,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花日穿窗”意味着春天阳光下的花朵,而“梅小小”则是形象地描述了梅花的小巧可爱。“雪风洒雨柳疏疏”则描绘了柳树在春雨中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最后一句“人唱晚晴初”,意味着人们在欣赏着春天的美景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江南(晚晴)》是南宋末年词人刘辰翁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理宗年间(公元1225-1264年),这是一段充满战乱和动荡的时期,金兵南下,民生困苦,家国破碎。
刘辰翁出生于书香世家,曾举进士,后因战乱而放弃官职,回归故里。在这首《望江南(晚晴)》中,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然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种理想化的生活显然难以实现。
刘辰翁生活的时期,正值南宋末年的乱世。金兵南下,朝廷腐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样的现实,刘辰翁毅然辞官回乡,以诗词寄托忧国忧民之情。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