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往昔艰难跋涉的日子?道路漫长,行人疲惫,连随行的小驴都发出哀鸣。

去完善
释义
蹇驴:跛脚的驴子,这里泛指旅途中的艰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飞鸿踏雪泥”为核心意象,开篇便将人生的漂泊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尽管生命中会留下些许印记,但这些终究不过是短暂的存在,如同大雁飞过后无人问其去向。下半部分转入具体回忆,通过“老僧”“坏壁”等细节,勾勒出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令人倍感沧桑。结尾处则回归兄弟二人共同经历的艰辛岁月,情感真挚深沉。全诗既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感叹,也蕴含着对亲情和过往的珍惜,体现了苏轼旷达而不失温情的精神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出任凤翔府签判,途经渑池,忆起与弟弟子由昔日同游此地的情景,感慨万千而作此诗。彼时苏轼正值青壮年,仕途初启,但人生无常之感已萦绕心间。旧地重游,物是人非,往昔一同借宿僧舍、题诗壁上的种种历历在目,而今老僧故去,旧题难寻,恰如飞鸿踏雪,留痕终究消散,更添几分沧桑与对命运不可捉摸的喟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