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一七令 其二

标题包含
一七令 其二
风。偃草,飘蓬。过竹院,拂兰丛。柳提摇绿,花径飞红。青缸残燄灭,碧幌嫩凉通。漆园篇中竽籁,兰台赋里雌雄。无影迥随仙客御,有情还与故人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解缙、徐渭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 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尤以诗词歌赋见长。明武宗正德六年(1...查看更多
我是寓公
去完善

译文
风轻吹,低垂的草木随风摇曳,就像蓬草一般轻飘飘的。经过竹林深处的院落,轻轻掠过兰花丛。柳堤的绿色微微摇曳,落英缤纷的花径上洒满花瓣。灯烛即将燃尽,青色帐幔透出凉爽的微风。漆园里的乐章如同竽声悠扬,兰台里的作品展示出雌雄之别。无形的风儿如同仙人的座驾,有情的风儿又与故人同行。
我是寓公
去完善
释义
1. 一七令:词牌名,共七字一句,总共七七四十九字。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第二首。 2. 杨慎:明朝文学家,著有《升庵集》。 3. 偃草:指风吹动的草木。偃,倒下,这里引申为随风而动。 4. 飘蓬:随风飘动的蓬草,形容游子居无定所的形象。 5. 竹院:竹子丛生的地方,这里指代文人墨客的住处。 6. 兰丛:兰花丛生的区域,这里借指优雅的环境。 7. 柳提:柳树下的河堤,这里指代春天的景色。 8. 花径:花朵盛开的小径,这里同样指春天景象。 9. 飞红:凋落的花瓣,这里形象地描绘了花朵飘落时的情景。 10. 青缸:古代青铜灯具,用于照明。 11. 残燄:即将熄灭的火光。 12. 碧幌:绿色的帷幕,这里指窗户。 13. 漆园篇:指庄子《逍遥游》中的寓言故事。 14. 竽籁:乐器声,这里用来形容风声。 15. 兰台赋:指战国时期宋玉所作《风赋》,描述风的力量和特点。 16. 无影:无形的风。 17. 迥随:远远地跟随。 18. 仙客:仙人。 19. 御:驾驭。 20. 有情:情感。 21. 与:跟从。 22. 故人:旧友。
我是寓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风为主题,通过描绘风的形象和特性,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宁静。首句“风。偃草,飘蓬。”以简洁的文字描绘出风的力量,它能使草木弯曲,让蓬草飘扬,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接下来的两句“过竹院,拂兰丛。”则进一步描绘了风的动态,它穿过竹林小院,轻拂兰花丛,为人们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下阕的前两句“柳提摇绿,花径飞红。”以绿树和红花作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春风吹拂下的美丽景象。紧接着的“青缸残燄灭,碧幌嫩凉通。”则以青灯熄灭和碧帘通透的场景,传达出风带来的清凉之感。结尾的两句“漆园篇中竽籁,兰台赋里雌雄。”则以古代文献中的描述,表达了对风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整首词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了风的魅力与生命力,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我是寓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一七令 其二》是明朝文学家杨慎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嘉靖年间(约公元1520年)。在这个时期,杨慎经历了由政治斗争引发的谪戍生活,从宫廷到边陲的落差使他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 当时,明朝社会正处于一个复杂的历史阶段。一方面,汉文化在朝堂上占据主导地位,科举制度选拔出大批文人学者,形成文人士大夫阶层;另一方面,民间宗教和思想逐渐兴起,尤其以王阳明的心学为代表,影响深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杨慎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受到朝廷重用,却又因触怒皇帝而遭贬谪。这种经历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无常。 在这段时期,杨慎不仅关注国家大事,也关心民间疾苦。他的诗作描绘了边陲风物、人民生活等场景,展现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同情。这首《一七令 其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出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我是寓公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