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灵宝县赏牡丹
春宵微雨后,香径牡丹时。雕阑十二,金刀谁剪两三枝。六曲翠屏深掩,一架银筝缓送,且醉碧霞卮。轻寒香雾重,酒晕上来迟。席上欢,天涯恨,雨中姿。向人如诉,粉泪半低垂。九十春光堪借,万种心情难写,欲将彩笔寄相思。晓看红湿处,千里梦佳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晚上下了一场小雨之后,空气变得清新宜人,牡丹花在这种时候显得更加美丽诱人。它们散布在精致的雕栏之间,犹如用金剪刀裁剪出来的一般。翠绿的屏风将周围的环境衬托得宁静而安详,一架银筝的音乐在这时候更显得动人心弦。让我们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喝着醇美的美酒。外面的气温稍稍有些寒冷,烟雾般的香气弥漫,这让人感觉到像喝醉了一样微微眩晕。
宴会上的欢乐气氛和远方的愁绪交织在一起,在细雨中的花朵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粉红色的脸庞半带泪痕,那都是让人心疼的情愫。明媚的春天还可以延续九十天,但无数的心绪却难以言表。我多想用彩色的画笔来表达我对你的思念之情啊!等到天明时分再看那被打湿的花瓣,那就像是我在梦中与你相聚的美好时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水调歌头:词牌名。
2. 灵宝县:古代行政区划名称,位于今中国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
3. 微雨:指细雨。
4. 香径:有花香的小径。
5. 雕阑十二:形容繁多的雕花栏杆。
6. 金刀:古时的剪刀。
7. 六曲翠屏:指曲折的屏风。
8. 银筝:古代的弹拨乐器。
9. 碧霞卮:一种绿色酒杯。
10. 轻寒香雾重:形容花朵的香气浓郁。
11. 酒晕:喝酒后脸上泛起的红色。
12. 天涯:形容远离故乡的地方。
13. 春宵微雨:指春天的夜晚细雨蒙蒙。
14. 九十春光:指春天的大约九十天时间。
15. 粉泪:形容女子流泪的样子。
16. 千里梦佳期:指与远方的亲人相聚的美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水调歌头”的婉约词牌为载体,描绘了一幅春夜赏牡丹的图景。在上片,微雨后的春宵,牡丹花开,香气弥漫小径,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雕阑、翠屏、银筝等元素,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宁静的氛围,使人陶醉其中,尽享美酒佳肴。下片中,春雨绵绵,牡丹花更显娇媚,仿佛在倾诉着心中的愁绪。九九春光虽美,但万种心情难以言表,只期望借助画笔传递无尽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清晨看那红花湿润的地方,似乎预示着千里之外的梦中佳期即将来临。整首词寓情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春日赏牡丹画卷,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灵宝县赏牡丹》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咏物词。这首词创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在这段时间里,杨慎因才华横溢而声名远播,但又因其性格耿直而屡遭挫折。
在杨慎所处的时代,明朝正处于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阶段。虽然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但在文化艺术方面逐渐显现出颓势。在这种情况下,文人雅士纷纷寻求文化创新,试图扭转时局。杨慎便是其中的一员,他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水调歌头·灵宝县赏牡丹》中,杨慎通过对牡丹花的赞美,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观和审美观。他认为牡丹花并非俗艳之物,而是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这种观念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体现了杨慎作为一个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