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山传五岳山人任少海书札兼致问讯因忆
五岳山人相忆,八行书札遥通。
吹箫夜郎月下,采药白帝云中。
尘世英雄易老,浮生踪迹难同。
张衡《四愁》吟断,宋玉《九辩》悲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岳山人的思念之情,通过简单的书信就能传递得如此深远。在夜郎月下的吹箫之声,以及采药的白帝云中景象,都充满了想象的空间。然而,世事无常,英雄的容颜逐渐老去,我们的人生轨迹也难以重合。如同张衡的《四愁》诗所传达的哀思,以及宋玉在《九辩》中表达的悲哀之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禺山:指古番禺,今广州市番禺区一带。
2. 五岳山人:作者友人,曾任少海。
3. 书札:写信。
4. 相忆:互相思念。
5. 八行书札:古代信笺的一种形式,一叠八个格子。
6. 遥通:传递远方的信息。
7. 吹箫夜郎月下:夜郎为汉代西南地区小国,这里借指边远之地;月下则指在明亮的月光下。
8. 采药白帝云中:白帝为蜀汉时期刘备封地,有白帝城等遗迹;云中即云雾缭绕的山间。
9. 尘世英雄易老:意指人生无常,英雄也难逃岁月流转。
10. 浮生:短暂的人生。
11. 踪迹难同:指人生的道路和经历各不相同。
12. 张衡《四愁》:东汉张衡所作诗《四愁诗》。
13. 宋玉《九辩》:战国宋玉所作辞赋《九辩》。
总结:此诗通过描述五岳山人与作者的互相思念,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友人的关切与怀念之情。同时感叹世事变迁,英雄的暮年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杨慎抒写思念友人及感慨人生无常的诗歌。诗中借“五岳山人”的形象和“八行书札”的场景描绘,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挂念与无尽思绪。接下来的两句则用“吹箫夜郎月下,采药白帝云中”进行类比,展现出一种在静谧夜晚抒发情感、追寻心灵的意境。紧接着诗人感叹“尘世英雄易老,浮生踪迹难同”,揭示出人生的无奈与世事的无常。最后通过引用张衡的《四愁》和宋玉的《九辩》,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叹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朝正德年间,江南才子杨慎因不满宦官专权,直言谏议而触怒龙颜,遭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流放生活。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杨慎得以游历祖国的大江南北,足迹遍布滇池、巴蜀、湘江等风景胜地。在流放期间,他曾创作了大量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人生哲理的佳作,其中就包括这首脍炙人口的《禺山传五岳山人任少海书札兼致问讯因忆》。这首诗正是创作于这一时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寄寓著生活中的无奈与感慨。
这个时期,正值明朝中叶,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严重。宦官权力逐渐膨胀,党派纷争愈演愈烈,民众疾苦日益加深。在这种背景下,杨慎以一腔热血,坚决拥护正义,极力抨击腐朽统治,却终未能逃脱被贬谪的命运。然而,也正是这样的遭遇,使杨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起起落落,从而写下了许多充满人生哲理的诗篇。
另一方面,明朝中叶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诗歌的创作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富有创新精神的文人墨客。杨慎作为其中的一员,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