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惠崇师房
诗名在四方,独此寄闲房。
故国寒涛阔,春城夜梦长。
禽声沈远木,花影动回廊。
几为分题客,殷勤扫石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诗歌传颂遍四方,唯有此处可寄情。
故土寒浪如天际,春之城市梦中长。
鸟语回荡深林间,花影摇曳在回廊。
愿作诗意分享人,虔诚打扫石床旁。
去完善
释义
1. 诗名:这里指诗人或作品的名声;四方:指各地,也可指全国各地。
2. 独此:只有这个地方;闲房:指安静的房间或房屋。
3. 故国:古代的国家,也常用来指自己的祖国;寒涛:寒冷的海涛。
4. 春城:春天的城市或地区;夜梦长:指夜晚的梦很长。
5. 禽声:鸟叫声;沈远木:落在远方树木的声音。
6. 花影:花的影子;动回廊:指花在回廊上的影子摇曳不定。
7. 几为:几次成为;分题客:参与诗歌比赛的人;殷勤:热情周到。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书惠崇师房"为题,意指为远在边疆的惠崇师傅寄去这一诗篇。首联点明诗人的名声传遍四方,而此时此刻却独自在闲房寄身。颔联描绘故乡寒冷的波涛广阔无垠,春城夜色中的梦境漫长无边。颈联传来远处树林里的禽鸟啼鸣和花影在回廊间摇曳生姿的景象。尾联则设想有朝一日能与分题唱和的文朋诗友重逢,一同热心地为惠崇师傅扫除石床。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身处远方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也表达了其对友谊的热切期盼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惠崇师房》是宋朝诗人释希昼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仁宗时期(公元960-1063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诗歌文化发展迅速。
在这个时期,释希昼作为一个著名的诗人和僧人,他的人生际遇与他的诗歌创作紧密相连。他在佛门中修行,却又热爱文学,这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和诗意。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在宋仁宗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热衷于诗歌创作,他们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世界、对生活和人性的感悟。释希昼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
在这首诗中,释希昼以惠崇师房为主题,描绘了禅房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和对佛门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于人生、生死、因果等哲学问题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