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阙下寄观公
客心长念隐,早晚解书招。
看月前期阻,论山静会遥。
微阳生远道,残雪下中宵。
坐见青门柳,依依又结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户经常想念隐居生活,
一早一晚会想着逃离喧嚣,读读书、钓钓鱼。
盼望着在月光下畅享时光,
谈论大山深处的宁静和平遥。
太阳缓缓升起在远方的大道上,
夜幕降临,残雪落在中央。
忽然看到青青城门旁的柳树,
飘带依依,又开始新生的枝条。
去完善
释义
1. 阙下:古代宫殿前有两座楼台,称阙,此处借指朝廷。
2. 寄:发送,送达。
3. 观公:指作者的朋友,一位隐逸高人。
4. 客心:离家在外的人的心情。
5. 长念:长久地想念。
6. 隐:此处指隐逸生活。
7. 早晚:时间,随时。
8. 解书招:以书信传达邀请之意。
9. 看月:赏月。
10. 前期:预先约定的日期。
11. 阻:阻隔,无法实现。
12. 论山:谈论山水风光。
13. 静会:安静的时刻。
14. 遥:遥远。
15. 微阳:微弱的光线,此处指阳光。
16. 远道:远处的路,此处指远方的旅程。
17. 残雪:未消融的积雪。
18. 中宵:半夜时分。
19. 青门:城门名,位于长安城东北角,为汉时所置。
20. 依依:形容枝条柔软随风摆动的样子。
21. 又结条:又长出新枝叶。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客心长念隐”起笔,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渴望归隐的意愿。接下来两句则是对友人的期待,希望友人能够早日理解自己的心意,发出邀请。接下来四句,诗人通过描绘不同的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看月前期阻,论山静会遥。微阳生远道,残雪下中宵。”分别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困难和期待、面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担忧。最后,诗人以“坐见青门柳,依依又结条”结尾,既是寓情于景,也是寓意着春天到来,万物更新,自己内心对归隐的渴望也如同柳树的新生一般更加强烈。全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将个人感情与自然景象完美结合,展示了诗人的深厚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绘早春景象的诗歌,由释希昼创作于五代十国时期。释希昼是五代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禅意和深刻的哲理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释希昼正身处五代十国这个动乱的年代。这一时期的政权更迭频繁,战争不断,民生疾苦。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释希昼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以禅者的眼光看待世界,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早春阙下寄观公》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生活困苦,但他仍然坚信,只要人们坚守信念,热爱生活,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迎来美好的明天。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正是释希昼作为一名禅者所倡导的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