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桂府黄殿院
桂水在天末,登高生远思。
来书逢岁阙,去梦历峰危。
别浦珠全返,空台柏半衰。
诗成见新月,几负郡斋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桂花水在天边尽头,登上高处生发遥远思绪。
来信适逢岁末时刻,离去梦境历经山峰险峻。
告别湖畔珍珠全部返还,空置高台柏树半数枯萎。
诗篇写成见到崭新明月,辜负了郡斋相聚之约。
去完善
释义
桂水:这里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江支流桂江。
天末:指遥远的地方。
登高:这里指出游登上高处。
生远思:生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来书:收到的来信。
岁阙:岁月的空缺,即指时间流逝。
去梦:离去的梦境。
峰危:险峻的山峰。
别浦:离别的水滨。
珠全返:比喻贵重的事物全部回归。
空台:空旷的楼台。
柏半衰:柏树一半枯萎,形容时光流逝,景色变化。
诗成:诗歌完成。
新月:农历每月初出的月亮。
负:辜负。
郡斋:地方官吏的办公处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释希昼写给桂府黄殿院的回信。诗人首先描绘了相隔两地的两人之间的思念之情,通过“登高生远思”表达了对远方的朋友的深切挂念。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收到来信的时刻以及过去梦中经历的艰难困苦,表达了彼此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诗人还通过“别浦珠全返,空台柏半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朋友身处的环境的关注。最后,诗人提到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新月的出现,暗示了诗人寄希望于这轮新月将他们的情谊传达到远方的朋友那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再次相聚的热切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寄答桂府黄殿院》,是宋代诗人释希昼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之间,即宋代初期。
在这个时期,释希昼作为一位游历四方的僧人,他的一生都在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追求佛法的真理。他与许多文人墨客相交甚好,其中就包括黄殿院。黄殿院是宋代的一位官员,他在桂府担任重要职务,而释希昼则四处云游,探访名山古刹,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
在宋代初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佛教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不少文人墨客投身佛学研究,并与僧侣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希昼与黄殿院之间的友谊也就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美好见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