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可伦赴广南转运凌使君见招

标题包含
送可伦赴广南转运凌使君见招
别语畏残漏,心悬瘴海边。 回期无定日,去路极遥天。 苦雾沈山郭,寒沙涨隰田。 几宵寻使府,清话废闲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别的话语在残余的光线中显得沉重,心中却惦念着那遥远南荒之地。归期不定,来时的路途漫长无际。山郭被浓雾笼罩,寒沙覆盖的低洼田地逐渐蔓延。每当夜晚,我都会寻找使者驿站,与朋友聊以慰藉,忘却了闲适的睡眠。
去完善
释义
1. 可伦:人名,此诗作者的好友或亲戚。 2. 广南:古代中国南方的一个区域,大致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等地。 3. 转运凌使君:转运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负责运输的官员。"凌"是姓氏,这里指的是姓凌的转运使。 4. 见招:指被邀请。这里是说可伦被转运使凌先生邀请去广南工作。 5. 别语:离别时说的话。 6. 残漏:指时间所剩无几。 7. 心悬:心里挂念。 8. 瘴海:指疟疾流行的地区。这里指广南一带。 9. 回期:指回到原来的地方的日子。 10. 去路:离开的路。 11. 遥天:遥远的天空,形容路途遥远。 12. 苦雾:浓重的雾气。 13. 沉山郭:指雾气使远处的山峦和城市变得模糊不清。 14. 寒沙:寒冷的沙滩。 15. 涨隰田:指水上涨淹没了低洼的田地。 16. 几宵:几天晚上。 17. 使府:指转运使的官邸。 18. 清话:轻松愉快的谈话。 19. 废闲眠:顾不上睡觉。
去完善
赏析
《送可伦赴广南转运凌使君见招》是宋代诗人释希昼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以抒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告别时的情景和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首联“别语畏残漏,心悬瘴海边”,诗人通过描述离别时的语言和心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即将面临的艰辛环境的担忧。这里的“畏残漏”表达了离别的伤感,而“心悬瘴海边”则暗示了友人在广南地区将面临瘴气、疾病等困难。 颔联“回期无定日,去路极遥天”,进一步描绘了友人离去的路途遥远和时间的不确定性。这里,诗人通过对“无定日”和“极遥天”的描绘,表现了对友人安危的忧虑以及对重逢的无常命运的感慨。 颈联“苦雾沈山郭,寒沙涨隰田”,运用意象描绘出友人即将到达的环境特点。这里的“苦雾”和“寒沙”既表现了地理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当地人民生活的艰辛。 尾联“几宵寻使府,清话废闲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思念之情。这里的“几宵”表示时间上的连续,表明诗人时刻都在关注着友人的消息;而“清话废闲眠”则表现了诗人因思念友人而无法入睡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可伦赴广南转运凌使君见招》是北宋诗人释希昼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60-1127年之间,即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宋朝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文化艺术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边疆地区的政治局势仍然不稳定,民族矛盾和战乱时有发生。 在这一时期,释希昼作为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游历各地,与各地的文人墨客交流诗艺,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诗中,释希昼提到广南地区,这是北宋时期的一个边疆地区,位于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在当时,广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的生活并不富裕。然而,这个地方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风貌。因此,释希昼在诗中对广南地区进行了描绘,表达了对友人赴任的关心和支持。 总的来说,《送可伦赴广南转运凌使君见招》这首诗是在北宋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