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武当郡守吏隐亭
郡亭传吏隐,闲自使君心。
卷幕知来祝,悬灯见宿禽。
茶烟逢石断,棋响入花深。
会逐南帆便,乘秋寄此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郡亭边的官员已经离去,留下了一片宁静的景象,让使君的心情得到了放松。
慢慢地展开帷幕,看到远处有人来拜访,挂起灯火,看到了夜晚栖息的鸟类。
烹茶的烟雾在石头旁边升起,下棋的声音在花海中回荡。
等到秋天来临,我将乘坐南下的船只,将此情此景写成诗篇寄给你们。
去完善
释义
1. 武当:这里指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2. 郡守:古代官职名,负责一个郡的行政事务。
3. 吏隐:在唐代以后,称官员退职回乡或拒绝官场者为“吏隐”。
4. 传:传播;传递。
5. 闲自:清闲自在。
6. 使君:汉代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7. 卷幕:指帷幕卷起。
8. 知来祝:知道未来的祝福。
9. 悬灯:挂起的灯。
10. 宿禽:夜宿的鸟兽。
11. 茶烟:烧茶的烟雾。
12. 逢石断:形容茶烟弥漫的样子。
13. 棋响:下棋时落子的声音。
14. 乘秋:趁着秋天。
15. 寄此吟:在此吟诗寄托情感。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武当郡守吏隐亭的诗篇。诗中的“吏隐”一词源于《周易·系辞下》:“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意指官员归隐田园的生活。诗人首先描绘了郡亭的美景和隐逸的氛围,随后又通过丰富的细节展现了吏隐亭的日常景象,如祝融峰、悬灯、茶烟、棋声等元素,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亭中,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同时,诗人还表达了秋天里出游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审美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寄题武当郡守吏隐亭》,是由南宋著名诗人释希昼创作的。诗中的“吏隐亭”是指官吏在隐居时所建的一种亭子,代表着一种归隐田园、远离世俗纷扰的精神向往。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中期(公元1160年左右),此时正处于金国侵略宋朝的时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释希昼虽然身处乱世,但他仍保持着一颗清静之心,寄情于山水之间,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在这个时期,释希昼作为一个出家人,他以禅宗哲学为指导,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民间活动,关心民生疾苦。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官场浮华的不满和对平凡百姓的同情。
此外,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也非常浓厚,诗歌成为了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希昼凭借着自己的才情和感悟,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篇,成为了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