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岳祠盟记

标题包含
五岳祠盟记
  版本一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河朔岳飞题。  版本二  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小大历二百馀战。虽未及远涉夷荒,讨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而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马不回耳!  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飞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1. 早期经历:岳飞出身贫苦,自幼随父亲投身行伍,勇敢善战,多次...查看更多
JO天JO地
去完善

译文
版本一: 如今中原陷入混乱,外族入侵,我在河北奋发,起于相台。我从小就参军,经历了两百多次战斗。虽然不能远征边疆,彻底消除敌人巢穴,但也能为国仇尽绵薄之力。现在我率领一支孤军,在宜兴和建康之间崛起,一举击败敌军,遗憾的是未能让他们片甲不留。所以现在我们需要休整士兵,储备力量等待敌人。然后我会激发士兵们的士气,期待着再次作战,向北穿越沙漠,在敌国的朝廷上洒下热血,彻底消灭这些蛮夷。我们要迎接两位皇帝回来,恢复国家的领地,让朝廷无忧,让皇上安枕,这就是我的愿望。——岳飞在河北写下这段文字。 版本二: 近来中原动荡,金贼猖獗,如同进入无人之境;我们的将帅无力抵抗,远不如长城般的坚固。我在河北发愤图强,起于相台,从小就参军,经历了两百多次大大小小的战斗。虽然还未能远征边疆,扫除敌人的巢穴,但也已为国仇出了自己的一份力。现在我率领这一支孤军,在宜兴和建康之间崛起,一击而胜,敌人慌忙逃走,遗憾的是未能让他们片甲不留。现在我们暂且停止军事行动,休养士兵,准备面对敌人。如果朝廷看到我们的努力,给予我们兵器装备,使我们更加完善;颁发奖励,让我们感受到皇恩浩荡,那我们就会深入敌境,在马前斩杀敌人首领,彻底扫清这些蛮夷,迎接两位皇帝回京,恢复曾经的领地。将来有朝一日,这个事迹会被刻在金石之上,那是何等的畅快啊!我的心志已经发出,天地皆可感知,理解我的人自然会知道。这是在南宋建炎四年六月十五日,河北的岳飞写下的话语。
JO天JO地
去完善
释义
【版本一】 1. 中原板荡:指中原地区动荡不安。 2. 夷狄交侵:指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犯。 3. 发愤河朔:指在黄河以北地区发起抗金斗争。 4. 相台:指北宋时期的北京大名府,现为河北省大名县。 5. 从军:参军入伍。 6. 夷荒:指边疆地区。 7. 快国雠之万一:能为国家雪耻报仇尽绵薄之力。 8. 提一旅孤军:率领一支孤立无援的军队。 9. 宜兴:江苏宜兴市。 10. 建康:南京市的旧称。 11. 蹄血虏廷:形容在敌军阵前奋勇作战。 12. 夷种:指金人及其他少数民族。 13. 二圣:指被金国俘虏的宋徽宗和宋钦宗。 14. 京阙:京城,此处指开封。 15. 故地:原来的国土。 16. 无虞:无忧虑。 17. 主上:皇帝。 18. 奠枕:安定休息。 【版本二】 1. 近中原板荡:指中原地区遭受战乱困扰。 2. 金贼长驱:金国的侵略者长驱直入。 3. 如入无人之境:形容敌人侵略畅通无阻。 4. 将帅无能:批评当时的将领和统帅无能。 5. 不及长城之壮:喻指抵御外敌的能力不足。 6. 河朔:黄河以北的地区。 7. 相台:同“版本一”中的含义。 8. 总发从军:自幼参军。 9. 夷荒:边疆地区。 10. 快国雠之万一:为雪国家之耻而奋发努力。 11. 宜兴:江苏宜兴市。 12. 建康:南京市的旧称。 13. 一举而复:一次战斗就成功收复失地。 14. 贼拥入江:敌人纷纷逃回长江北岸。 15. 仓皇宵遁:惊慌失措地在夜间逃跑。 16. 匹马不回:阻止敌人撤退一个不剩。 17. 休兵养卒:暂停军事行动,休整军队。 18. 赐器甲:朝廷赐给兵器和盔甲。 19. 颁降功赏:颁布赏赐,表彰功勋。 20. 深入虏庭:深入敌后。 21. 蹀血马前:在敌军阵前奋勇作战。 22. 夷种:指金人及其他少数民族。 23. 二圣:被金国俘虏的宋徽宗和宋钦宗。 24. 复还京师:重新回到东京汴梁。 25. 上版籍:恢复原来的疆域。 26. 勒功金石:把功绩刻在石头上,流传后世。 27. 天地知之:有朝一日,天地会知道我的忠诚。 28. 知我者知之:理解我的人自然会明白。 29. 建炎四年六月望日:公元1130年农历六月十五日。
JO天JO地
去完善
赏析
【版本一】 这首诗词是岳飞在五岳祠抒发壮志的词碑。开头“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描述了当时的战乱形势。接着提到自己的战功和心愿,表达出自己一心为国家、为民族抗争的决心。“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表现了其谦逊而又坚定的品质。最后一句表明,他要矢志不渝地为国而战,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整首词豪情壮志,展现了岳飞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英勇的战斗精神。 【版本二】 这个版本的诗词表达了岳飞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以及坚定的战斗意志。他痛恨金贼的嚣张气焰,决心将他们逐出国门。虽然目前未能完全达成这一目标,但岳飞相信,只要国家支持,给予足够的装备和力量,他将能够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
JO天JO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岳祠盟记》是南宋抗金名将、文学家岳飞于公元1143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岳飞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成为南宋朝廷的杰出代表人物。在民族危机面前,他力主北伐,为挽救国家命运、抗击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权臣秦桧的陷害,岳飞逐渐陷入险恶的境地。在被解除兵权后,他以百折不挠的信念,抒发了对祖国的炽热情怀和对民族的忠诚承诺。“五岳”即中国五大名山,寓意着国家的威严与神圣;而“祠盟”则表示诗人誓死捍卫国土、矢志不渝的决心。 在时代背景下,南宋中期朝政腐败、国运衰微,战乱频仍。岳飞作为坚定的抗金派,竭力提倡军民团结,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面对内外敌对势力的重重压迫,他无所畏惧,毅然肩负起救国救民的神圣使命。这首诗歌既展现了岳飞的人生态度和豪情壮志,也寄寓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JO天JO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