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轸上人之庐山
何处高人云路迷,相逢忽荐目前机。
偶看菜叶随流水,知有茅茨在翠微。
琐细夜谈皆可听,烟霏秋雨欲同归。
翛然又向诸方去,无数山供玉尘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哪位高人在探索的道路上迷失方向?突然之间遇到了眼前的机会。偶然看到随着流水飘动的菜叶,就知道那茅草屋就在青翠的山间。晚上那些琐碎的谈话都可以聆听,仿佛烟雾中的秋雨也要一起回家。然后再次轻快地前往各地,无数的青山供我挥洒如玉的风采。

去完善
释义
1. 轸上人:指高僧。
2. 庐山: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境内的名山,著名佛教圣地。
3. 高人:德行高尚的人,此处指轸上人。
4. 云路:指通向天堂的路,喻指超凡脱俗的境界。
5. 逢:相遇。
6. 忽:突然。
7. 荐:推荐。
8. 前机:未来的机会或缘分。
9. 菜叶:借指红尘俗世的琐事。
10. 茅茨:简陋的茅屋,代指僧人隐居之地。
11. 翠微:青山,绿色的山野。
12. 琐细:琐碎细小的事务。
13. 夜谈:夜间交谈。
14. 可听:值得聆听。
15. 烟霏:云烟弥漫的样子。
16. 雨:下雨。
17. 欲:想要。
18. 同归:一同返回,指共同参与某事。
19. 翛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20. 诸方:各方,各个地方。
21. 山:指庐山。
22. 玉尘:比喻精美的谈吐。
23. 挥:挥洒自如,表现才情。

去完善
赏析
《送轸上人之庐山》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邂逅、相知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于庐山美好景色的赞美以及离别的感慨。
首联“何处高人云路迷,相逢忽荐目前机”,描述了诗人与友人的相遇和他们的默契。在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高人,他们或许迷茫,但相识相知的瞬间便能洞察彼此的志向和机缘。
颔联“偶看菜叶随流水,知有茅茨在翠微”,写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景物,找到了隐藏在深山之中的友人的住所。这种发现如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般令人惊喜。
颈联“琐细夜谈皆可听,烟霏秋雨欲同归”,表明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友情深厚,即便是琐碎的生活琐事也能成为他们畅聊的话题。他们在烟雾弥漫、秋雨连绵的夜里交谈,仿佛能听到彼此的心声。
尾联“翛然又向诸方去,无数山供玉尘挥”,描写了友人再次踏上旅程,游历各地的情景。诗人祝愿友人在山水之间挥洒自如,心中充满喜悦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轸上人之庐山》这首古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具体年份难以确定。此时正值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金兵南侵,中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岳飞虽为武将,但胸怀大志,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忧虑重重。
该时间段内,岳飞的人生际遇颇有些波澜。一方面,他因才能卓越、勇敢善战而受到朝廷重用,屡次参与抗击金兵的战斗,立下赫赫战功;另一方面,由于奸臣当道,他的忠诚与担当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尊重,反而遭受排挤和打压,这对他的内心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创伤。
在这个特殊时期,时代背景可谓暗潮涌动。面对北方强大的金国,南宋朝廷在军事、政治上都显得力不从心。内有腐败无能的官僚体系,外有强大的敌对势力,民众疾苦日甚一日。因此,许多有志之士都在寻求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办法,希望能够为国家安宁和百姓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送轸上人之庐山》这首诗是岳飞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感慨之作,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心态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