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塞下感怀

标题包含
塞下感怀
塞下闲为客,乡心岂易安。程涂过万里,身事尚孤寒。 竟日风沙急,临秋草木残。何年方致主,时拂剑尘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字可久,一作庆余,号天台白云子。他是唐代诗人,原籍浙江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市),生活在唐宪宗、穆宗时期(约公元806年至824年)。 朱庆馀的一生主要集中在创作诗歌和游历名山大川...查看更多
饥饿的范团长
去完善

译文
在边疆军营里闲暇度日如做客,思乡的情怀怎能轻易平息?路程远过万里的行程,身体的情况依然孤独而寒冷。整日面临风沙的吹拂之急,秋天的草木也已凋谢凋零。什么时候才能为君主效力,时常擦拭剑上的灰尘等待时机呢?
饥饿的范团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塞下:指边塞地区,此处泛指边疆驻军之地。 2. 闲为客:指作者在塞外过着闲暇的生活。 3. 乡心:思乡之情。 4. 易安:容易安定下来。 5. 程涂:路途,旅程。 6. 过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7. 身事:自身的事情。 8. 孤寒:孤独、贫寒,这里指作者处境艰难。 9. 竟日:整日,整天。 10. 风沙急:形容边塞地区风沙大的情景。 11. 草木残:形容秋天到来,草木凋零的景象。 12. 致主:将才能贡献给君主。 13. 时拂剑尘看:时常擦拭宝剑,观察上面的尘土,暗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饥饿的范团长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描述了作者身处边塞,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异乡人在此不能轻易安定,表现了他心中的孤独与不安。颔联则表达了虽然路途漫长且艰难,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抱负。颈联描绘了边疆恶劣的环境和风沙中顽强生长的草木,象征了作者的坚韧不拔。尾联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效力。整首诗表现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饥饿的范团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下感怀》是唐朝诗人朱庆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21年,正值大唐盛世末期,社会矛盾逐渐凸显,边疆战乱频繁。在这一年里,朱庆馀经历了科举失利、仕途受挫的困境,从而产生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家国天下的忧虑。 在这个时代,唐王朝虽已出现衰败的迹象,但繁荣景象依然持续。诗人们开始关注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生活疾苦,诗歌题材也日益丰富多样。朱庆馀身为一名文人墨客,他不仅关注自己的命运起伏,更关注国家的兴衰治乱。因此,在《塞下感怀》这首诗中,他借对边疆战乱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
饥饿的范团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