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荆溪即事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荆溪边的村落住宅,为何这些人家不肯种植梅花呢?有老树支撑着门扉,周围是荒芜的蒲草和苦竹篱笆。寺庙里没有僧人,屋顶上的瓦片被狐狸践踏,官署中无人办公,只有老鼠在其中游荡。我只能倚靠在栏杆边,看着那一片白水和黄沙,数着那些不停啼叫的乌鸦。

去完善
释义
1. 荆溪:又称为洮水,位于今中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洮水村。这里代指作者的家乡。
2. 寺无僧狐狸样瓦:寺庙里没有和尚,屋顶被狐狸占据,用爪子抓出印痕。此处喻指战乱中寺庙荒废,无人打理。
3. 官无事乌鼠当衙:衙门没有官员办公,乌鸦和老鼠在里面自由活动。这句表达了战争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百姓生活困苦的景象。
4. 白水黄沙:形容战争的惨烈场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曲子的标题是《折桂令·荆溪即事》,作者乔吉是一位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在这首曲子中,乔吉描绘了荆溪边上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他通过提问的方式,询问为什么荆溪边的人们不种植梅花。然后描述了那里老树、荒蒲、苦竹等自然的景象,以及寺庙没有僧侣、官员无所事事的状况。最后,乔吉在曲子中表达了对于白水黄沙、栏杆和啼鸦的数量的关注。总的来说,这首曲子展示了乔吉对荆溪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独特观察和思考,也反映了他的忧虑和无奈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乔吉的《折桂令·荆溪即事》这首诗诞生于元朝时期。在乔吉生活的时代,正值元王朝鼎盛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另一方面,由于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融,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浓厚的民间气息和人生哲理。
乔吉作为元代著名的散曲大家,他出身贫寒,一生未仕。尽管生活清苦,但乔吉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他的才情横溢,诗作题材广泛,涉及人生、爱情、山水等诸多方面。在这首《折桂令·荆溪即事》中,诗人通过描绘荆溪的自然风光,寓含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人生的追求。然而,这种心境并不完全是与世无争的超脱,其中也透露出乔吉在现实世界中无力抗争的无奈。
总的来说,《折桂令·荆溪即事》是乔吉在面对当时社会现状和人生经历后,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一首诗。诗人运用自然山水与人类生活的交织,巧妙地传达了浓厚的哲理意蕴和人文关怀,成为元代散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