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与冷然上人寺庄观稼
世人从扰扰,独自爱身闲。美景当新霁,随僧过远山。
村桥出秋稼,空翠落澄湾。唯有中林犬,犹应望我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们都在忙碌喧嚣,我偏偏喜欢清静自在。雨后天晴,和僧人一起漫步走过远山。村庄的桥梁旁是丰收的稻田,清澈的绿色流淌在湖泊之间。只有树林中的狗儿,还能认得我回家的方向。
去完善
释义
1. 冷然:唐朝诗人费冠卿的诗友、僧人。
2.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3. 寺庄:寺院附近的田庄。
4. 新霁:雨后天晴。
5. 澄湾:清澈的水湾。
去完善
赏析
首联“世人从扰扰,独自爱身闲”,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境界。诗人认为人们都在纷纷扰扰的世事中奔波劳碌,而他则喜欢独享这份恬静闲适的生活。
颔联“美景当新霁,随僧过远山”,描绘了诗人在雨后初晴的景色中跟随僧人穿越远山的情景。“新霁”意味着雨过天晴,是诗人眼中的一大美景,而“随僧过远山”则表现出诗人对禅意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村桥出秋稼,空翠落澄湾”,描述了村庄、桥梁、稻田等秋季景象,以及天空中飘落的翠色,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静谧的世界。这里既有丰收的喜悦,也有对生活的热爱。
尾联“唯有中林犬,犹应望我还”,通过写中林之犬的翘首期盼,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感慨。虽然诗人已经远离故乡,但他仍然心系家人,这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秋日与冷然上人寺庄观稼》,是唐朝诗人费冠卿的作品。费冠卿生于公元766年,卒于公元846年,以文学和政治活动闻名于当时。
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文宗太和年间(公元827-835年),此时的唐朝正处于“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政局复杂混乱。费冠卿因为才华出众,曾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但因不愿卷入朝政纷争,选择辞官归隐,过起了田园生活。
在费冠卿辞官后的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雅士和高僧大德,其中就包括他的好友——冷然上人。两人时常一同游览名山大川,欣赏乡村风光,品评农事庄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这首《秋日与冷然上人寺庄观稼》就是在这段时期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