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赴拾遗召
君亲同是先王道,何如骨肉一处老。
也知臣子合佐时,自古荣华谁可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君王和父母都是至高无上的,又该如何与他们共度晚年。
我们也知道臣子应该辅佐国家,但自古以来谁能保证荣华富贵呢。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先王道:以仁爱的思想治理国家,体现儒家的政治理想。这里指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2. 何如:怎么比得上。
3. 骨肉:比喻亲人。
4. 一处老:在一起生活到老。
5. 合佐时:应该协助君王治理国家。
6. 荣华:荣华富贵。
去完善
赏析
《不赴拾遗召》是唐朝诗人费冠卿的一首抒怀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忠孝两全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通过对比君王和王道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亲情和忠诚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于荣华富贵不可靠的看法,体现出他超然物外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不赴拾遗召》是唐代诗人费冠卿的一首诗作,创作于公元825年。当时唐穆宗时期,国家政治较为混乱,朝廷急需有才华的文人贤士辅佐朝政。在这个背景下,费冠卿受到了朝廷的征召,任命为拾遗一职。
然而,费冠卿在当时虽然怀才不遇,但他并不愿意为了名利而出仕。他深知自己性格孤傲,不适应官场生活,而且他也关注社会民生,不愿意成为权势者的附庸。因此,他选择拒绝这次征召,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这首诗就是费冠卿在拒绝征召后,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理想的态度。他以杜鹃鸟作为比喻,表示自己就像杜鹃一样,宁愿孤独地生活在山林之间,也不愿意被束缚在官场的牢笼之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