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梧桐树相伴着慢慢变老,鸳鸯鸟愿意双双死去。忠诚的女人看重为丈夫献身,舍弃生命也是同样的道理。爱情的波澜发誓不再兴起,我的心如同古老的水井般平静。

去完善
释义
1. 烈女操:标题,意味着这是一首赞美贞洁女子的诗歌。
2. 梧桐相待老:梧桐树期待与对方共同老去。
3. 鸳鸯会双死:鸳鸯代表夫妻,表示夫妻双方应该生死相依。
4. 贞女贵殉夫:贞洁女子以殉夫为荣。
5. 舍生亦如此:为了爱情,她们愿意舍弃生命。
6. 波澜誓不起:心如古井之水,无论外界如何波涛汹涌,内心始终平静如水。
7. 妾心古井水:表示女子内心的坚定与沉静。

去完善
赏析
《烈女操》是一首唐代诗人孟郊所作的乐府诗。诗中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烈女的敬仰之情。
首联以“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起笔,寓意忠诚和坚定的爱情观念。梧桐树相伴到老,鸳鸯鸟生死相依,象征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
颔联“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强调烈女应以贞洁为重,必要时为坚守贞洁而献身。诗人赞美了烈女为爱情、为丈夫不惜舍弃生命的崇高品德。
颈联“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描绘了烈女的内心世界。她心如古井之水,平静无波,坚决守住自己的贞节,不为外界诱惑所动。
全诗通过对梧桐、鸳鸯等自然景物的描述,展现了烈女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烈女操》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在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所作的一首咏史诗。此时孟郊已经五十一岁,他经历过多次科举失败,人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然而,尽管生活艰难,孟郊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文学创作。
在那个时期,唐朝社会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社会动荡不安。朝廷内部党派斗争激烈,政治腐朽,民生疾苦。然而,文人墨客们依然怀揣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孟郊创作了这首《烈女操》,以古代烈女的贞洁操守为题材,表达了对正直、勇敢、忠诚品质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首古诗深刻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的政治风貌和人文精神,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