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公衮赴宣幕
当年枳棘蕴飞凰,遗爱犹存蔽芾棠。
秋水红蕖新幕府,春风绿草旧池塘。
芝生瑶圃三重秀,玉出蓝田一尺长。
去去宣城勿留滞,谢家勋业待诸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年枳棘滋生着凤凰鸟,留下的仁爱如同蔽芾的甘棠树。
秋天的水边开满红色莲花像是新的官府,春天的风吹拂过的绿色草地是那旧的池塘。
灵芝生长在瑶池中三层才完全显现,宝玉从蓝田山出来后有一尺那么长。
离去的人啊不要在宣城滞留,谢家还需要你们的功勋和事业。
去完善
释义
1. 枳棘:枳木与棘木。比喻艰难困苦的境遇。
2. 飞凰:凤凰,喻人才。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3. 遗爱:遗留下来令人怀念的恩德。
4. 蔽芾:形容草木茂盛。
5. 秋水:秋天的水,多用来形容清澈明亮的样子。
6. 红蕖:荷花。
7. 幕府:古代将帅的营帐,后泛指官署。
8. 春风:春天的风,用来形容舒适、温馨的环境。
9. 绿草:绿色的草,这里用来形容草木繁茂的景象。
10. 旧池塘:过去的池塘,这里用来表达故地重游的感慨。
11. 芝生:灵芝的生长,这里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12. 瑶圃: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美好的人间仙境。
13. 三重秀:三层高的建筑,这里用来形容建筑的宏伟壮观。
14. 玉出蓝田:蓝田出产的玉石,这里用来形容珍贵的事物。
15. 一尺长:长度为一尺,这里用来形容玉石的大小。
16. 去去:离开的意思。
17. 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
18. 勿留滞:不要停留,这里用来表达对曾公衮前程似锦的祝福。
19. 谢家勋业:谢家的功业,这里用来表示对家族的期望和荣耀。
20. 诸郎:各个儿子,这里用来表示家族的后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陈辅送别友人曾公衮时所作,表达了对其才学的赞誉及寄寓厚望之情。首联借“枳棘”和“飞凰”描绘出曾公衮不平凡的出身和才华;颔联中的“秋水红蕖”和“春风绿草”则象征了曾公衮被任命为新的幕府官员的境况;颈联用“芝生瑶圃”和“玉出蓝田”比喻其人品和才情;尾联则寄望他在宣城的官场上大显身手,建功立业。全诗情感浓郁、表达委婉,既赞美了友人的出众品质,又勉励他锐意进取,寄托了对他的深深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曾公衮赴宣幕》是南宋诗人陈辅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左右。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
在此时期,陈辅的人生际遇也相当坎坷。他曾担任过一些小官职,但始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然而,他在文学创作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被誉为“江南才子”。陈辅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辅为朋友曾公衮写下了这首《送曾公衮赴宣幕》。诗中表达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国家治理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