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农
莫入州衙与县衙,劝君勤理旧生涯。
池塘多放聊添税,田地深耕足养家。
教子教孙须教义,栽桑栽柘胜栽花。
闲非闲是都休管,渴饮清泉困饮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别去州政府和县衙门,劝你把过去的生计处理妥当。
在池塘里放养一些水产增加收入,深耕田地将足够支撑家庭开销。
教育子孙要注重品德教育,栽种桑树和柘树比种花更有价值。
闲事和非议都不必去理会,口渴了喝口清泉,累了就喝茶休息。
去完善
释义
1. 莫:不要。
2. 州衙:古代地方行政单位(州)的政府办公处。
3. 县衙:古代基层行政单位(县)的政府办公处。
4. 生涯:生活;生计。
5. 池塘:水池;鱼塘。
6. 聊:略微;稍微。
7. 添税:指增加税收。
8. 田地:耕地;农田。
9. 深耕:指深度耕种土地。
10. 教义:教育道义;教育品德。
11. 栽桑:种植桑树。
12. 栽柘:种植柘树。
13. 胜:比……更好。
14. 闲非闲是:无关紧要的是是非非。
15. 都休管:都不要去管。
16. 渴饮清泉:口渴时喝清澈的泉水。
去完善
赏析
《劝农》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耕耘、勤俭持家的场景,以“池塘多放聊添税,田地深耕足养家”强调农耕的重要性,同时也教育人们要关注子孙后代的道德和品质教育。诗人通过“教子教孙须教义,栽桑栽柘胜栽花”传达了家教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在诗的最后,诗人倡导人们不管闲非闲是,只要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就能获得幸福。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劝农》是南宋诗人谢谔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1185年。谢谔生于宋高宗时期,他目睹了南宋初年的动荡与民生疾苦,因而立志要关心民生、提倡农业。这首《劝农》就是他在担任地方官时,为勉励农民勤奋耕作而创作的。
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农业受到了很大影响,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农业生产严重滞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谢谔作为地方官员,深感责任重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农民恢复生产,提高农业产量,改善百姓的生活。
在这首诗中,谢谔以亲切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向农民们传授农耕知识,鼓励他们勤劳耕耘,珍惜土地资源,努力实现丰收。同时,他也表达了关心民生、关注农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儒家士人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