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玉山观

标题包含
玉山观
微明灯火夜堂幽,听彻丝桐万虑休。 骨冷魂清眠不得,竹风萧瑟满庭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微弱灯光的夜晚,教室里显得格外宁静,听完美妙的音乐,所有的忧虑都烟消云散了。感觉身体寒冷,心情却很平静,无法入睡。庭院里满是风声和竹叶的沙沙声,秋天的气氛充满了整个庭院。
去完善
释义
1. 微明:微弱的光线。 2. 灯火:这里指烛光。 3. 夜堂:夜晚的厅堂。 4. 听彻:听完。 5. 丝桐:弹奏乐器的声音,这里指弹琴。 6. 万虑:所有的忧虑。 7. 休:停止。 8. 骨冷:身体感到寒冷。 9. 魂清:精神清爽。 10. 眠不得:无法入睡。 11. 竹风:吹过竹林的风声。 12. 萧瑟:萧条冷落。 13. 满庭秋:形容整个庭院充满了秋天的气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聆听音乐时的感受。开篇两句,“微明灯火夜堂幽,听彻丝桐万虑休”,描述了在微弱灯光下,诗人置身于宁静的夜堂之中,聆听美妙的丝桐之声,一切烦恼和忧虑都得到了暂时的休息。接下来的“骨冷魂清眠不得,竹风萧瑟满庭秋”则表达了尽管肉体感受到寒冷,但精神上却感到清爽清醒,无法入睡。同时,瑟瑟的秋风和庭中的竹叶声,更增添了一股秋天的气息,使整首诗充满了宁静与清冷的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玉山观》是南宋诗人谢谔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0年),此时正值南宋建立之初,国家动荡不安,战争频发。谢谔此诗通过对玉山观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在这段时间里,谢谔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他原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由于战乱,家境逐渐衰落。为了谋生,谢谔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奔波。在这期间,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 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转折点。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但国家依然面临金人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抗金事业,希望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谔也不例外,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