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回院
堂殿尘埃外,轩櫺紫翠中。
凭栏千嶂雨,欹枕半窗风。
得意何妨僻,寻幽岂易穷。
分张闲草木,一一见春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宏伟的殿堂之外,我站在精致的花窗旁。窗外是青山绿水的美景。在雨中我倚着栏杆,感受那群山间的雨;半窗的风吹过,我在枕上聆听它带来的凉意。人生得志的时候,要克制自己的骄傲之心;追寻美好的事物,路总是曲折的。那些遍地的花草树木,都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去完善
释义
1. 堂殿:古代宫殿或庙宇的大厅。
2. 轩櫺:建筑物的窗户。
3. 凭栏:靠着栏杆。
4. 千嶂:形容山峰众多。
5.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
6. 半窗风:指透过窗户吹来的微风。
7. 寻幽:寻找幽静的地方。
8. 分张:分散、分布。
9. 闲草木:指庭院中的花草树木。
10. 见春工: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去完善
赏析
《龙回院》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置身深山古寺,感受到的悠远静谧和清幽自得之境。首联“堂殿尘埃外,轩櫺紫翠中”便交代了地点和环境,突出了远离尘世纷扰的禅意氛围。接着颔联“凭栏千嶂雨,欹枕半窗风”通过写雨中眺望远山、卧听窗风等细节勾勒出恬淡的生活情景。颈联“得意何妨僻,寻幽岂易穷”则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态和对自然的执着追求。最后尾联“分张闲草木,一一见春工”则以闲适的草木为象征,赞美了春天的生机勃发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全诗笔法老练、韵味悠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艺术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龙回院》是南宋著名诗人谢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龙回院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我们来看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国家分裂的时期。然而,这并没有影响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其中包括这首《龙回院》。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谢谔是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曾任官职,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在回乡之后,他过上了平静的田园生活,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他的诗歌主题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抒写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都是他在人生经历中所感悟到的。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南宋时期,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了归隐田园,追求心灵的宁静。谢谔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自己的家乡建立了一座书院,命名为“龙回院”,寓意着龙的回归。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龙回院》这首诗是在南宋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诗人谢谔通过描绘龙回院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共同作用下,诗人创作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