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降巫诗

标题包含
降巫诗
青山山下少年郎,失意当时别故乡。 惆怅不堪回首望,隔溪遥见旧书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青山山下的那个少年,在离开家乡时心情低落。 他充满惆怅,不愿意回头看,只能隔着小溪远远地看到以前的书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青山山:泛指美丽的山水风光地。 2. 少年郎:指年轻时候的诗人自己。 3. 失意: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 4. 故乡: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此处指诗人离别之地。 5. 惆怅:形容人的情绪低落,精神郁闷。 6. 不堪:表示无法承受或难以接受某种情况。 7. 回首望:回头看。 8. 隔溪:指相隔一条溪流。 9. 遥见:在远处看到。 10. 旧书堂:指曾经的学校或学堂。
去完善
赏析
《降巫诗》是唐代诗人邵谒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首句“青山山下少年郎”,以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青山山下的童年生活场景。这里的“少年郎”不仅是作者自己的写照,也象征了所有曾经拥有美好童年的孩子们。 次句“失意当时别故乡”,陡然转折,流露出作者的忧伤之情。曾经的童真岁月如今已经远去,曾经的玩伴也早已各奔前程,这难免让人感到失落和遗憾。 第三句“惆怅不堪回首望”,更进一层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惆怅。世事如烟,时光荏苒,那些美好的回忆却越来越难以触及,这让作者不禁感到万分惆怅。 最后一句“隔溪遥见旧书堂”,以景结情,表达出作者对已逝时光的深深怀想。隔着溪水,远远望见昔日的学堂,那里曾留下了他少年时代的足迹,但如今已物是人非,只能空留怅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降巫诗》是唐代诗人邵谒所创作的一首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中期,即公元8世纪左右。在这个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民生问题严重。 诗人邵谒在这个时期遭遇了科举失败、人生挫折等不幸。他曾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后来虽然中了进士,但因不愿迎合权贵而遭到排挤,仕途不顺。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的种种弊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民间的疾苦产生了强烈的同情。 在《降巫诗》中,邵谒以讽刺的手法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象,通过对巫师欺骗百姓的揭露,表达了对民众受蒙蔽、被压迫的愤懑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昏庸统治者的批判和对公平正义的呼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