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战城南

标题包含
战城南
武皇重征伐,战士轻生死。 朝争刃上功,暮作泉下鬼。 悲风吊枯骨,明日照荒垒。 千载留长声,呜咽城南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武帝重视战争,战士们视死如归。 早上争夺战场上的荣誉,晚上就成了地下的幽魂。 悲伤的风吹过,悼念那些死去的人,明天阳光依然普照在荒废的营垒上。 千年之后留下的是那长长的声音,回荡在城南的水流中,呜咽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 武皇:汉武帝刘彻的别称,这里可能代指皇帝或朝廷。 2. 朝争刃上功,暮作泉下鬼:意思是早晨还在争取杀敌立功,晚上就成了地下的幽魂。 3. 悲风:悲伤的风声。 4. 吊:哀悼,怀念。 5. 明日照荒垒:明天太阳照常升起,照耀着荒芜的营垒。 6. 呜咽:低声哭泣。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战争与牺牲的诗。诗人以武皇的重征伐开篇,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紧接着描述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表现出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对国家深深的忠诚。诗歌中“朝争刃上功,暮作泉下鬼”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战士们日常生活的紧张和血腥,揭示了战争的激烈和无情。随后诗人以悲风、枯骨、荒垒等词句构建出一幅悲凉凄惨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后果。最后一句“千载留长声,呜咽城南水”中,“呜咽城南水” 象征着在漫长岁月中传颂着战士们的悲壮故事,也暗示着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痛心。整体来看,诗人通过《战城南》这首诗以鲜明有力的笔触揭示出战争的无情和残酷,以及其对生命的摧残,从而表达了对和平的深切呼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战城南》是唐代诗人邵谒的一首描绘战争残酷和百姓疾苦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晚期,也就是公元9世纪。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战乱频发,民不聊生。 诗人邵谒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然而,他的一生却饱受战乱之苦,历经坎坷。他在青年时期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战乱而被迫中断。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心中充满了悲愤之情。 在《战城南》一诗中,邵谒通过描绘战场上的惨烈情景,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同情。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战场上的血腥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同时,他还通过对百姓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总的来说,《战城南》这首诗歌是在唐朝晚期的动荡时期,由饱经战乱之苦的诗人邵谒所创作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百姓的同情,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