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头吟

标题包含
白头吟
汉家天宇阔,日月不暂闲。常将古今骨,裨作北邙山。 山高势已极,犹自凋朱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片广阔的汉朝天空下,太阳和月亮总是忙碌不停。它们见证了多少历史的兴衰,又带来了多少生命的消亡。这些历史中的英雄豪杰,他们的骨头都化作了北邙山的土壤。这座山峰高耸入云,仿佛已经到了极限,然而它仍在不断地改变着它的容颜,就像那些曾经辉煌的英雄们,最后也只能化为尘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汉家:指汉朝,这里是借汉朝的兴衰来象征封建统治的盛衰变化。 2. 天宇:天空,这里比喻皇权或封建国家的统治范围。 3. 暂闲:短暂休息。这里是指时间流逝不息,而统治者无暇顾及民生问题。 4. 古今骨:指的是从古至今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的尸骨。 5. 裨:补充。 6. 北邙山:位于河南洛阳市北,是中国古代的一座著名陵墓群,埋葬着许多历史上的显赫人物。这里用来象征墓葬之地。 7. 势已极:地势已经达到极限。这里暗含朝廷权势已经到达了巅峰。 8. 凋朱颜:意思是岁月催人老,容颜逐渐衰老。这里的“凋”字可以理解为衰落,“朱颜”指的是红润的脸色,泛指年轻美丽的容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时光流转、历史沧桑的诗篇。诗人通过描述汉朝辽阔的天空和日月不息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厚重。“常将古今骨,裨作北邙山”这一句则寓意着从古至今,无数的英雄豪杰都已经化为尘土,成为北邙山的一部分。虽然山势雄伟,但英雄们也已老去,容颜不再。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历史的长河,让人感慨万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头吟》是唐代诗人邵谒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94年,正值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作者邵谒在这一年遭遇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变故,他的家乡遭受兵乱,家园被毁,家人离散,他本人也在逃亡中失去了妻子。这一系列的打击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让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那个时代,唐朝已经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民生疾苦。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边疆战事不断,国家处于分裂的边缘。诗人邵谒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感受到了沉重的责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