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
一照一回悲,再照颜色衰。日月自流水,不知身老时。
昨日照红颜,今朝照白丝。白丝与红颜,相去咫尺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看就感伤,再看容颜老。
日月似流水,不知不觉人已老。
昨天看红润的脸庞,今天看泛白的发丝。
白皙的发和红润的脸,相距仅咫尺之间。
去完善
释义
1. 一照一回悲:意思是每次照镜子都会感到悲伤。
2. 再照颜色衰:再次照镜子,发现容貌已经衰老。
3. 日月自流水:形容时光流逝如同流水一般。
4. 不知身老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身体已经老去。
5. 昨日照红颜:昨天照镜子还看到自己红润的容颜。
6. 今朝照白丝:今天照镜子发现自己已经有了白发。
7. 白丝与红颜:白丝指白发,红颜指年轻红润的面容。
8. 相去咫尺间: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这两者之间的距离虽然近,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去完善
赏析
《览镜》是唐代诗人邵谒的一首五言诗。诗人通过对镜子中的自己进行观察,感叹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人生无常。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普通场景,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句“一照一回悲”,意味着每次照镜子都会引发诗人的悲哀之情。这种情感源自对岁月匆匆、年华易逝的感慨。随后两句“再照颜色衰。日月自流水,不知身老时”,揭示了时间在无声无息中溜走,不知不觉中容颜已老这一自然规律。其中,“日月自流水”比喻时间飞逝,形象生动。
接下来的“昨日照红颜,今朝照白丝”描述了诗人目睹自身容貌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昨天还红润如花的脸庞,今天却已生出白发。这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时间无情地夺去了诗人的青春和美丽。
最后两句“白丝与红颜,相去咫尺间”,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惋惜和对青春消逝的无奈。短短咫尺距离,便是红颜与白丝的鲜明对照,寓意着时间的残酷和人世的沧桑。
总的来说,《览镜》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富有哲理的思考及生动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展现了人生短暂的主题,值得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览镜》是唐朝诗人邵谒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世纪中期,即唐朝晚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的时期,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邵谒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人生经历颇有些坎坷。他曾以才学出众而著称,但因仕途不顺,多次科考未中,一度沉沦。然而,他的文学才华并未被埋没,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于民间,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
在这首《览镜》中,邵谒通过描绘自己照镜子的情景,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他用“朱颜易改”来比喻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流露出对青春不再的无奈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认可,相信“达人能一视,造物已无言”,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这首诗歌展现了邵谒独特的人生哲学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