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瞽者叹

标题包含
瞽者叹
我心岂不平,我目自不明。徒云备双足,天下何由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瞽者:指眼睛失明的人。 2. 叹:感慨。 3. 我心岂不平:我的心难道不平静吗?表示诗人心中的不平之感。 4. 我目自不明:我的眼睛自然无法看见。这里的“自”字表示一种自然而然的情况,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本来”。 5. 徒云备双足:只是说准备好一双脚。这里用“徒云”来表达一种无奈的情绪,意为虽然有一双脚,但实际上却无法行走。 6. 天下何由行:天下之大,我却如何行走呢?这里的“何由行”表示无法行走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瞽者”的形象,抒发了自身对命运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无奈。通过描述自己心志虽高,却眼力未明的处境,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伤。同时,他认识到双足的重要性,暗含了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以及对天下民众走向光明未来的期许。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思想和情感,既富有哲理,又具有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瞽者叹》是唐朝诗人邵谒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太宗贞观年间(626-649年),正值唐朝初年社会相对安定、经济逐渐恢复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邵谒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虽然具有一定的政治抱负,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重用。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后因犯法被流放至边疆地区。在这首诗中,他以一个盲人的视角,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感悟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此外,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国家政治开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然而,在这个看似繁荣的时代,仍有像邵谒这样的文人墨客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施展抱负,这是当时社会的悲哀之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