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行人
登楼恐不高,及高君已远。云行郎即行,云归郎不返。
嗟为楼上人,望望不相近。若作辙中泥,不放郎车转。
白日下西山,望尽妾肠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登上高楼或许不够高,到达高处你却已远离。
云儿飘过你也随之飘走,云儿停驻你却不回来。
感叹自己是楼上的人,远远相望却无法靠近。
若能化作路上的泥土,也不会让你的车轮转动离开。
夕阳慢慢落下西山,望穿秋水却让我肝肠寸断。
去完善
释义
1. 登楼:登上高楼。2. 郎即行:“郎”指情郎或亲人,这里表示情郎已经离去。3. 云归:隐含思念之情,用云朵的飘散比喻亲人在外无法归来。4. 及高:达到一定高度,这里指登上高楼的高度。5. 不相近:相隔甚远无法靠近。6. 若作辙中泥:假设自己是车轮下的泥土,意指对情郎深深的眷恋之情。7. 白日下西山:指太阳落山,一天即将结束。8. 望尽:极目远望。9. 肠断:形容极度悲痛和痛苦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望行人》是唐代诗人邵谒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通过登楼望行人的视角,表达了一种深厚的思念之情。诗人以高楼、行云、落日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深情的离别画面。
首联“登楼恐不高,及高君已远”,诗人登上高楼,希望登高望远能够看到远行的人,但随着高度的增加,所望之人反而越来越远,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感伤。
颔联“云行郎即行,云归郎不返”,借云行比喻人的离去,云归象征着归来,但归来的却不是诗人期盼的那个人,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深深哀伤。
颈联“嗟为楼上人,望望不相近”,诗人作为楼上之人,望眼欲穿却依旧不能拉近与远行之人的距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失落。
尾联“若作辙中泥,不放郎车转”,诗人想象自己若是车辙中的泥土,也要紧紧抓住远行者的车轮,不让其离去,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挽留。
最后两句“白日下西山,望尽妾肠断”,以落日的景象映衬诗人无尽的思念,表现出诗人无法抑制的痛苦和悲伤。整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深沉感慨,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行人》是唐朝诗人邵谒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在秋天里,站在江边翘首期盼远方的亲人或友人归来时的心情。该诗的创作时间大致是在公元850年左右,这正是唐代中期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的时期。
邵谒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由于战乱和动荡,他的人生经历了很多的波折。他曾一度因战乱而流浪在外,四处奔波。在这段时间里,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越发浓厚。这种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当时的社会风气对诗人也有很大影响。在当时的社会,人们普遍认为诗人的职责就是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揭示生活的真谛。因此,邵谒在创作这首诗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民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