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苦别离

标题包含
苦别离
十五为君婚,二十入君门。自从入户后,见君长出门。 朝看相送人,暮看相送人。若遣折杨柳,此地树无根。 愿为陌上土,得作马蹄尘。愿为曲木枝,得作双车轮。 安得太行山,移来君马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十五岁为你成婚,二十岁成为你的妻子。自从嫁入家门之后,常常看到你外出远行。 早晨我看着你与人道别,傍晚还是看着你与人道别。若是你想折取柳枝告别,这个地方却没有柳树可以采撷。 但愿我能变成路上的尘土,这样就可以跟随你的马蹄沾到你的衣角。希望我能变为弯曲的树枝,这样就可以成为你车轮的一部分。 如何能将太行山移到你家马匹的前面呢?那就可以阻挡你去远方的路了。
去完善
释义
1. 十五为君婚:十五岁与夫君成婚。 2. 二十入君门:二十岁进入夫家大门。 3. 自从入户后:从嫁入夫家的那天开始。 4. 见君长出门:经常见到丈夫离家出行。 5. 朝看相送人:早晨起来就看见送行的亲友。 6. 暮看相送人:傍晚还看见送行的亲友。 7. 若遣折杨柳:如果命人折柳送别,但这里没有柳树可折。 8. 愿为陌上土:愿意变成道路上的尘土。 9. 得作马蹄尘:能够沾染到马蹄。 10. 愿为曲木枝:愿意成为弯曲的树枝。 11. 得作双车轮:能够得到机会做成两轮车的轮子。 12. 安得太行山:如何能得到太行山。 13. 移来君马前:移至你的马匹前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构思,表达了作者对别离的痛楚与无奈。在诗中,作者以婚姻作为引子,通过描绘妻子十五岁便嫁给丈夫,二十岁进入家门,然而自从入门之后,却常常见到丈夫离家出门的情景。这使得妻子日夜都沉浸在对丈夫的思念之中,以至于“朝看相送人,暮看相送人”。这种情感无疑是沉重的,同时也暗示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男女之间的离别是常态,无法避免。 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使用了柳树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对于别离的感受。“若遣折杨柳,此地树无根”,表明了别离的痛苦使得作者感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如同无根之树,失去了生命的源泉。而接下来,作者又将自己比喻为“陌上土”和“曲木枝”,希望能成为丈夫马前的尘土、车轮的树枝,以此陪伴丈夫走过千山万水。这样的表达方式既展示了作者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她对于别离的无尽感慨。 最后,作者希望能够将太行山移动到丈夫的马蹄之前,以此来象征自己对丈夫的陪伴与支持。这种大胆的想象和坚定的信念,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同时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别离的深深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苦别离》是晚唐诗人邵谒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以“苦别离”为主题,表达出对离别之苦的深切感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邵谒这个诗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许多文人志士都在这种环境下苦苦挣扎。作为一个诗人,邵谒也不例外,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困苦。他的诗作大多是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这首诗就是他在生活中感受到离别之苦时创作的。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晚唐时期的背景。晚唐时期,唐朝的国势已经衰落,政治上出现了许多弊病,如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这些现象使得国家的统治力量逐渐减弱,人民的生活也日益艰苦。在这个背景下,邵谒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时代氛围的影响,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 最后,我们从诗作本身来分析。《苦别离》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苦的深刻体验。在诗中,作者通过对月、风、云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心中的离愁别绪。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一些象征性的意象,如“泪痕”、“愁心”等,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苦别离》这首诗是在晚唐时期,邵谒在生活中感受到了离别之苦的背景下创作的。他的诗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对时代的关怀,展现出了一个诗人的独特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