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览孟东野集

标题包含
览孟东野集
蚌死留夜光,剑折留锋铓。 哲人归大夜,千古传珪璋。 珪璋徧四海,人伦多变改。 题花花已无,玩月月犹在。 不知天地间,白日几时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贝壳死后留下美丽的珍珠,宝剑折断仍存犀利的光芒。 贤者离世,但其智慧流传千古,永远传承。 智慧的瑰宝传播全球,人性却变化无常。 花卉已凋谢,但月亮依然照耀夜空。 在这广阔的天地之间,白昼的时光何时会被黑暗笼罩呢?
去完善
释义
《览孟东野集》是一首描绘作者阅读孟东野的诗集后产生的感慨之诗。以下是对诗中词句的注释: 1. 孟东野: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诗人,与韩愈并称为“韩孟”。他的诗歌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著称,语言质朴且富有音乐性。 2. 珪璋: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时所持的玉器,这里指孟郊的诗作。 3. 人伦:泛指人类社会的人情事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内涵和独特的手法展现出作者对生命、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首联用“蚌死留夜光”和“剑折留锋铓”的比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辉煌,同时也揭示了事物的内在价值在消亡后仍能熠熠生辉的道理。 颔联则以“哲人归大夜”来形容有识之士离世,他们的思想却如同珍贵的玉器一般流传后世,犹如黑夜中闪耀的星光,照亮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表达了对杰出人物的敬仰和对智慧的珍视。 颈联借“珪璋徧四海”暗示着知识和思想的影响力是无远弗届的,然而“人伦多变改”又透露出人性难以捉摸和把握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人世百态的思考与感慨。 接着,诗人在尾联以“题花花已无,玩月月犹在”描绘出世事无常、岁月流逝的无奈,以及静观自然万物仍然运转不变的哲理。最后以“不知天地间,白日几时昧”发问,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际遇与生命意义的疑问和追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览孟东野集》是唐代诗人邵谒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世纪中期,也就是唐朝的中后期。 在这段时间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不聊生。一方面,当时的皇帝唐武宗崇尚道教,劳民伤财地修建道观,另一方面官僚腐败,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孟郊为代表的文人骚客,面对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无奈,他们以诗寄情,表达内心的感慨和对民生关切的情怀。 而这首诗的作者邵谒也是在这个时期生活的一位文人,他通过阅读孟郊的诗集,深刻地感受到孟郊在生活中的困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忧虑。因此,他创作了这首《览孟东野集》,以此表达对孟郊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